欢迎来到专业的小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自查报告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正文

幼儿园关于活动主题文章范文3篇

时间:2022-07-05 18:05:04 浏览量:

  幼儿园关于活动主题文章范文3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幼儿园关于活动主题文章范文文章,提供参考学习,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关于活动主题文章范文
 

  文章一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
       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角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角进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哄娃娃睡觉,一会儿带娃娃去理发店剪头发,高兴时还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表演,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我们班的洋洋一直比较孤僻,平时不爱与人交往,话也很少,开展区角活动后,他非常喜欢当菜场服务员,每次都会选择在菜场里当服务员,当有顾客来买菜时,他总是积极地介绍,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反映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变得开朗了。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当理发师的小助手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

  “小菜场”等等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一会儿是娃娃的妈妈,带着娃娃去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菜场服务员,为大家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顾客去光临理发店,孩子们你来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我们班的毛毛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当差,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饭,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毛毛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奶奶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文章二

  【摘要】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发学习的有效途径,如何使区域活动常做常新,让幼儿始终保持对区域的参与热情,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游戏的发展而服务并促进区域不断深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材料的“多元性跟进”、“转变式跟进”和指导行为的持续跟进,促进区域活动如源头活水一般汩汩流淌。

  【关键词】跟进式,区域活动,实践

  一、概念阐述

  所谓跟进式,在行为上有“去”的含义,指从施动者指向受动者,灵活根据事物或事件的变化发展顺序所进行和调整的行为,强调时效性、主动性、针对性、全面性、互动性、可持续性。

  所谓跟进式区域,是指在区域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发展需求,不断跟进区域材料和区域指导行为的过程。

  跟进具体可分为材料的跟进和指导行为的跟进。其中材料的跟进是物质的跟进,指导行为的跟进是意识与行为的跟进,两者兼具可以促进整个区域互助式跟进。

  二、区域材料“多元性跟进”和“转变式跟进”

  区域的重要角色是“材料”,“材料”扮演着“第二”老师的角色,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图式的,所以材料的初次投放与改进投放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老师对材料的投放所持有的态度常常是投放时“满腔热情”,一气呵成,投放后一沉不变、热情退去,即便是对材料的提供有动态性认识的老师们,在活动中也常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观念与行动往往脱节。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调整和更进策略很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区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让区域材料呈现“多元性跟进”和“转变式更进”,以便达到物尽其用,让材料体现效益,让幼儿收获效益。

  (一)区域材料“多元性跟进”激活幼儿思维

  1、材料一元,玩法多元

  2、材料多元,玩法多元(多元的效应)

  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呈现丰富和多彩局面的话,玩法也将出现多元效应,这就是“乘”的叠加效应。多元的材料往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孩子们的探究中也将呈现多元的玩法。如在建构区的北京天安门中,我们原先给孩子提供的都是大块的积木,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发现了用体积相对较大的积木所形成的建筑一方面在形态上不像北京天安门,另一方面在挑战性上无法满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需要。于是在大家的共同建议下,投放的材料发生了改变,有牛奶盒、体积较小的积木等废旧材料的组合。在又一次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所提供的材料能满足幼儿建构的兴趣了,但是在逼真性方面又有所欠缺,于是我们又将目标锁定到了颜色变幻上,大面积投放红色建构材料搭建仿真天安门。一次一次的活动开展,我们的区域材料投放都在不断地更进,从不完善慢慢地趋于了完善。

  (二)区域材料“转变式跟进”拓展探索空间

  区域材料投放后,我们还需要关注材料是否投放时间过长,造成幼儿的厌倦重复感,是否已太简单,对幼儿缺乏挑战,是否指向过于单一,缺少选择性等问题。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要有敏锐的意识,及时地对材料进行转变,分析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作出适宜的跟进。

  在材料的更新调整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将原有的材料、原有的设计思路全部抛弃,全部替换成新的材料、新的思路,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同时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再发展的机会,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层次发展水平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资源的合理化应用。

  1、内容不变,表现形式多样

  在计算区“我家的电话号码”中,我们事先投放的是小圆点、实物指示等,但由于内容比较容易把握,孩子们马上就掌握了要领,在进行类似的活动显得有点多余,于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在电话本增设了分合式、有相邻数、创新页面等,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幼儿对新的内容又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讨论“我家的电话号码”。

  2、思路更新,承载载体变化

  科学区中的魔术箱里有各种神秘的小东西,曾一度成为大家的“众星捧月”,可是过了不久,魔术箱里的秘密全部揭晓了,魔术箱也渐渐地跑到了一个冷清的角落里,鲜少有人问津。为此,我们的老师动起了脑筋,将魔术箱的形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一个小酒缸,里面盛着螺瑡、金鱼等生物,乍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打开小手电,往里照一照,咦,鱼儿往灯光方向游动了,小螺瑡一个一个爬在小酒缸的壁上聊天呢!承载载体的变化让幼儿在新异的思路学习了科学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三、区域指导行为“三位一体跟进”

  教师要实现对游戏的有效指导,不仅要进行铺网式的指导,更要进行跟进式的指导。通过参与游戏的进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我认为,教师的跟进指导行为主要包括点拨式即时提携推动、互动式碰撞推动、螺旋式评价跟进推动,如果能到做到“三位一体”,那么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将势如破竹。

  (一)点拨式即时提携推动——蜻蜓点水

  区域活动不仅拥有一个动态的物质环境,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环境,就如同哲学领域所说的道理一样:人不能同时跨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了事物、事情是在每时每刻发生变化的,区域活动的开展也是有同样的道理的,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发展或是变化着的,教师的艺术在于如何抓住那些关键的时刻及时地给予点拨,这样的点拨形式或许是蜻蜓点水的,但对于幼儿来说是可能这样一个点拨、这样一个互动能够让幼儿的思路豁然开朗,让幼儿的活动呈现一个新的局面,活动的层次体现一个难度梯度的变化与递进。

  在KFC中,几个经营的孩子无聊地坐在店里,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光顾,他们似乎也失去了玩这个区域的兴趣,随后,我进行了及时地介入,“不如搞一个优惠活动吧,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吃。”这下孩子们来劲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常常看到人家卖衣服的买一送一呢!”“买吃的东西也可以送小礼物啊!”“对啊,这真是个好主意。”孩子们马上形成了“促销”的方案,“赶紧来买肯德基啊,蛋挞买二送一,快来快来,机不可失呀!”不一会儿了,KFC前就已经有了一大批排队的顾客,这些小主人忙得不亦乐乎了。一个小小的点拨跟进,活动开展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二)互动式碰撞推动——思维碰撞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区域活动是师幼互动的良好载体,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1、口头言语跟进

  幼儿在参与活动区游戏的时候,教师的语言指导很关键。良好的语言引导和介入能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反之,则画蛇添足,干扰幼儿游戏。

  2、体态言语跟进

  如今,不少教师在活动中为了树立教师的威严而缺少对孩子的情感交流,忽略了体态语言的作用,其实,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轻轻地抚摸有时候其作用更甚于直接的语言交流,当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体态语言的鼓励和支持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强的,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也是促进活动深化的一个催化剂。

  3、书面言语跟进

  口头语言、体态言语的更进是相辅相成的,那么除了这些言语的更进之外,书面言语也是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面言语包括幼儿的自我评价语言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水平,并且明确下一步发展的要求。

  (三)螺旋式评价跟进推动——纽带联系

  对于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和评价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个持续观察的动态的过程,在观察中评价,在评价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评价,继续发展,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脱链”,可能会导致整个干预陷入失败的境地,其实“螺旋式”是我们提供给孩子的一个支架,有了这个支架,孩子就能顺势而上,关键是我们如何搭好这个支架,并能使支架顺着正确的方向延伸,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活动中,师幼双方既是充当发起者,也充当反馈者,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抛出的问题,再将一定难度的球抛给孩子,孩子在打球的过程,再将有问题的球抛给老师,往返循环中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

  跟进式区域能够活化区域活动,但是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我们需要在挑战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对教育元素本身要不断思考,不断深入探索,让区域活动能够真正如有源头活水般流畅起来!

  文章三

  摘要:游戏讲评是幼儿与同伴分享游戏体验、交流游戏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个体与集体进行有效互动,教师个体与幼儿集体进行有效互动,它能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对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本着让评价更快乐的宗旨,针对如何使小班区域游戏中的讲评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游戏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讲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本文根据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策略、交流形式

  众所周知,游戏讲评是幼儿与同伴分享游戏体验、交流游戏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个体与集体进行有效互动,教师个体与幼儿集体进行有效互动。它能提升孩子的游戏水平,对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但教师一方面深知讲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也困惑于一些问题:“讲评该讲什么?谁来讲?怎样讲?”。尤其是针对小班孩子的游戏讲评,更是困难,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如何使小班区域游戏的讲评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中的问题。

  一、讲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老师在组织活动区游戏讲评的环节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

  1.活动中忽略讲评,觉得无内容讲:很多老师在组织活动区游戏的过程中,困惑的是不知道讲什么内容,觉得孩子们每天就这些表现,常常是整理好物品,教育幼儿几句就算结束,而忽略了讲评这一环节;

  2.老师“一言堂”,孩子没有发言的机会:有的老师觉得孩子年龄小,表达不清,常常会把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问题进行罗列,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样,不该怎样,忽略了孩子的表达需要。

  3.不能及时正确地把握干预时机,抓不住讲评点:有的急需在现场及时干预的事件,老师却无动于衷,而有的却需要给与孩子一定的时间,老师却很着急地去加以干预,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有时不知道抓怎样的点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在过程中,很多老师看到的是个别能力较弱孩子的问题,会在集体面前进行重点解决;而有些共同的问题,却以为是个别孩子的问题而把它忽略了;

  4.错把讲评环节当成“批斗”现场:更有老师,利用这一时间,把活动过程中看到的个别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积极地引导孩子,而以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把讲评环节变成了“批斗”会场,常令孩子产生挫败的感觉。

  二.讲评时的有效策略:

  那么针对上述问题,在开展小班游戏的讲评过程中,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展开讲评呢?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1.避免老师的“一言堂”,让孩子成为讲评活动的主人。

  为了避免“一言堂”的问题,我们充分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虽然孩子的语言不够连贯精炼,但是热情还是很高的。

  于是,每次活动后我都给幼儿自己讲评的时间和空间,就以娃娃家游戏为例,起初孩子的语言有些零散,比如孩子会说:“开心!”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什么事情让你开心了?”“你们家今天有客人来吗?发生什么事情了?”慢慢的,孩子就学会了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例如“今天我们娃娃家里新装了空调了”、“今天宝宝过生日,买了大蛋糕”。在一次一次的讲评中,孩子们的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讲评的孩子越来越多,原本生硬的话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单调的词汇也渐渐的丰富了,声音也变得自信而响亮了,孩子们也主动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真正成为了讲评活动的主人。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宜的交流形式:

  由于孩子年龄小,还处在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简单的讲评形式往往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适宜我班幼儿活动讲评的交流形式,并根据活动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交流形式。

  谈话式的讲评:老师引,孩子讲

  案例:娃娃家的开心事

  师:“今天你是谁呀?”

  幼:“今天我是妈妈。”

  师:“发生了什么开心事?”

  幼:“我们帮娃娃过生日。”

  师:“那你们怎么给娃娃过生日的?”

  幼:“给他买礼物,吃蛋糕。”

  师:“有没有请很多朋友参加?”

  幼:“有的,开心家的人都来了,我们吃了很多东西,他们送了礼物。”

  师:“真是幸福的宝宝,幸福的一家呀!”(鼓励孩子一起表扬)

  情景式的讲评:孩子玩,同伴看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特点,再现孩子的游戏情节,使其他孩子感受更加直观。

  如:有一天,《开心舞台》里增添了三只蝴蝶的道具,孩子们装扮了以后,不但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还创造性地表演《巴拉巴拉小魔仙》故事,唱各种歌曲。在讲评过程中,我就请小演员们再现一遍,拓展了孩子们的表现方式。

  多媒体的讲评:老师拍,孩子看

  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不会完整重复自己经历的事情,所以我们常常会用相机拍录一些孩子的活动过程,在讲评时再现过程,这样更符合了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特点,并且引导孩子针对所呈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效地进行讲评,让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并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观式的讲评:老师带,孩子观

  这种的形式主要可以运用在带孩子参观活动中的成功作品,可以一边看,一边说,“这些作品好看吗?”“谁来介绍一下是怎么做的呢?”并适当引导孩子思考:“你会这样做吗?”,为以后游戏的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讨论式的讲评:老师问,孩子想

  当讲评的内容是大家的兴趣和热点,而且很有价值,有必要成为大家的经验时,我就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孩子们来讲述、讨论,再进行提升。如:点心店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是谈话的热点话题,孩子经常为点心店里发生的事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去吃点心,点心店里没有人”、“点心店的服务员可以去开心舞台看表演吗?”等。针对这些问题,我组织孩子们小组交流,让孩子们自己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获得经验,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3.及时有效地进行鼓励表扬,支持幼儿的讲评:

  有一位特级老师说:鼓励是一门艺术。当老师在集体面前鼓励、表扬一个孩子时,不仅应该在言辞上充满感情色彩,而且应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所肯定的具体内容,使幼儿了解老师表扬的是哪一件事、哪一点,表扬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给表扬的幼儿以自信,也给其他的幼儿以启发。在交流与分享时,面对开放的提问、创新的想法、友善的交往、持久的探索、清晰的表达、良好的习惯等这些来自于幼儿活动中的表现,老师不可轻描淡写,笼统的给予鼓励或赞扬,一定要给予明确具体的评价,这对幼儿以后的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三.讲评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看透才能讲透:

  老师对活动区游戏要沉下心来进行观察,不但观察孩子在游戏中做了什么,还要观察孩子是怎样做的,避免看了白看,没有看到的现象,所以一定要看透。作为老师,要充分了解本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水平、孩子的游戏能力、本阶段各领域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在讲评中,才能讲得典型、讲得透。

  2.要了解后才能生动:

  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小班孩子具有年龄小、坚持性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的年龄特点,所以在讲评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气语调、声情并茂的表情感染孩子。

  总之,老师要在讲评的过程中,时而以玩伴的身份、时而以指导者的身份,用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唤起小班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一定要以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小班孩子对角色职责的理解,有效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得以成长和进步!


 

推荐访问:幼儿园 活动 主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