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小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自查报告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9篇

时间:2022-08-29 12:50:05 浏览量:

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9篇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材料 1929年4月的一天,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的一户农家中,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9篇

篇一: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19 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材料

  1929 年 4 月的一天,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的一户农家中,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想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故此取名“孙家栋”。可令他父亲没想到的是,儿子不仅仅成为了“家之栋梁”,更成为了“国之栋梁”。

  孙家栋是航天科技领域的高级人才,也是我国人造卫星科技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1967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升天,整整***个春秋,孙家栋一直担任着总设计师的重要角色。据统计,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个航天飞行器中,有 1/3 的航天器,都是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主持参与设计的,正因如此,业内专业人士也将其尊称为“卫星之父”。

  孙家栋虽然出生于辽宁,可是在三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前往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到了 1942 年,勤奋好学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并在此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1947 年时,由于孙家栋学习成绩优秀,故此被送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俄文专业进修。

  1950 年的元宵节,是孙家栋改变命运的日子,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急需建设空军力量,故此开始在高校招聘飞行人员。孙家栋毫不犹豫,当即报名参军,由于自己身体素质较好且擅长俄文,所以被直接分配给外国航空教官做翻译人员。

  1951 年时,孙家栋被送往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并在此以学科成绩全优的情况下,获得了学校颁发的纯金质奖章。

  在国外的日子,孙家栋时刻不忘祖国的养育之恩,他学成之后,带着所有的

 知识与满腔热血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到国内的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并跟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从事导弹与卫星的研究。

  1958 年时,国外传来重磅消息,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可谓是举世震惊。此时的中国已经在逐渐崛起,随即宣布也要“搞一颗人造卫星”。在科研攻关 12 年之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气魄。

  在此之后,由孙家栋主持制定的“实践一号”人造卫星与新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均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到了2004年,我国宣布正式启动探月工程,此时的孙家栋已经有75岁高龄了,可还是担负起了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相对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探月工程的难度要更加巨大,因为人造地球卫星是围绕地球运动,属于“近地空间”,距离地球较近。可是探月卫星却要发射到很远的距离,围绕月亮飞行,故此无论是在轨道设计、轨道测量、轨道控制等方面,都要重新规划数据,稍有偏差就会使总体工程前功尽弃。

  时至 2007 年,“嫦娥一号”卫星的研究到了关键的升空发射阶段,也是孙家栋最忙的时期。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团队之间的合作,使“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孙家栋在祖国各地之间往来奔忙,接近 80 岁的他甚至每个月都要走坏几双布鞋。

  同年 11 月 26 日,“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发布,并将《歌唱祖国》的歌声传回地球。这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计划获得了圆满成功。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之中,孙家栋却望着月亮流下来了泪水,这是国家的一次飞跃进步,同时也是他为祖国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孙家栋胸口悬挂着“共和国勋章”,他显得更加精神矍铄,对于他来说,勋章并不仅仅是一枚荣耀奖章,而是国家与人民对他的肯定,更是实至名归的巨大

 褒奖。

  孙家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管是各领域精英,还是平常的工人和百姓,只有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新中国才会繁荣伟大,并让世界人民对我们刮目相看。

  向孙家栋同志事迹学习心得

  近日,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孙家栋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科技战线、中央企业系统、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开展向孙家栋同志学习活动。

  接到通知后,集团公司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下发相关文件,动员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向孙家栋院士学习,迅速掀起了一轮学习孙家栋院士科学精神和崇高品质的热潮。

  各单位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孙家栋院士事迹以及“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精神品质。在 104 工段在交流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在我厂全面推进二次创业、新产业化转型的进程中,要认真学习孙家栋院士爱党爱国、忠诚事业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发展航天“要依靠发挥集体智慧、要依靠国家各个方面的支持”的理念,以及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发扬技术民主作风的科学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新一代航天人将立足本岗、攻坚克难、创新工作、勇攀高峰,为彩虹集团推进二次创业、新产业转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了孙家栋同志的事迹后,对我影响极大,感受颇多。

  作为刚刚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我学习和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为之努力奋斗。

  一是要学习他艰苦卓绝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在那个百

 废待兴的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年代,基础建设,教育资源都嫉妒匮乏,甚至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孙家栋同志心系祖国一心希望学业有成建设祖国。辗转进入哈工大,求学路上三读预科,留学苏联。特别是在留学苏联期间从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读预科开始,一直到本科毕业,7 年里,他的各科成绩门门是5分,年年是5分的满分,在毕业时还获得了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斯大林奖章”。此时的孙家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毕业后立刻回国,祖国急需人才,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和建设祖国。想想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们和此刻在大学校园的年轻人们,我们和孙家栋院士的差距太巨大了。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伟大的志愿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二是我们要学习院士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孙家栋同志不计名利甘于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奉献青春才华、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从汽车到飞机,从导弹到卫星,祖国哪里需要他,他都义不容辞,“国家需要,我就去做”,面对重重危险困难从不退缩,兢兢业业工作在科研一线。孙家栋一辈子也没有多少时间没时间陪家人,自己的女儿出生时也没有时间去医院看家人,经常是一个科技项目开始便转换到了新的工作地点,又因为工作保密的原因,经常无法见到家人,但是院士却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孙家栋取得了辉煌成绩,采访他宣传他的机会很多,蛋他的原则是能推则推,能拒则拒,尤其是对自己的宣传始终保持低调,从不居功自傲。这些朴素的共和国奉献者的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最值得学习和需要的。

  三是学习他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新中国伊始,百废俱兴导弹工业一片空白,国家急需要发展导弹工业,学了 7 年飞机发动机专业的孙家栋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开始了新中国的导弹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经济技术都比较落后,一无设备二无资料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导弹事业可谓是一张

 白纸,两手空空。孙家栋同志在钱学森老师的带领下从仿制苏联的近程导弹再到自行制造,从中远程导弹再到核弹头导弹的试验成功,孙家栋院士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获得了成功。九年苦战国产导弹又转移战场造卫星,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我们无法体验孙家栋院士当时所一路走来的艰辛,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孙家栋院士的层层努力以及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这些东西更是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学习。

  五十多年来,孙家栋院士倾心于中国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之,孙家栋同志身体力行,他把对党度国家无限热爱,化作实际行动,创造了无愧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通过对孙家栋院士的学习,我深刻他体会到作为一个在央企工作的年轻人应充分发扬爱党爱国、忠诚事业、发扬民主、严谨务实、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淡漠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同时作为一名的党员的我,更应该以孙家栋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祖国的建设奋斗终生。

篇二: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清风传家故事会》心得体会

 按照党支部学习要求,我在县融媒体上观看了《清风传家故事会》,从这些对党和国家做了突出贡献的人物家风中,学到了做为一个基层党员如何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原则和方法。

 《清风传家故事会》是由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共同主办的活动。在观看过程中,深入体会到《清风传家故事会》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传播这些家风故事,对在全社会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这个故事会,是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编著的《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家风建设读本为依托,紧密结合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典型及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精心编排成了八组清风传家故事,观看这样的故事,体会很深很多。故事中的一条条家规、一封封家书、一句句嘱托、一幕幕回忆,让我如沐春风、心弦共鸣,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一 、 学习榜样树家风 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从开国元勋张闻天、陶铸到老省委书记郭峰、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从深藏功名的英雄张富清、张贵斌、韦昌进再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黄旭华、孙家栋,都是我学习家风的好榜样。

 他们的故事非常典型,我看到了家风中蕴含的忠诚奉献,看到了家风中蕴含的实干担当、克己奉公、家国情怀。这些各具特点的优秀

 家风,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这些榜样,有利于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就会让家庭美德浸润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二 、 言传身教传家 风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自己要持续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必须做到“慎微”、“慎言”、“慎友”,高度、持续反省自己的社交网、朋友圈,加强自身的爱好修养,积极传播正能量,集聚正能量,让不正之风无可乘之机。我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让自己的家庭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对革命先驱的一种传承和致谢,才是对下一辈的一种态度和表率,才是对自己一生的一种承诺和价值实现,也是对自己、对身边人的一种保护,有利于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传承下去。

 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他们清风传家的本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学习清风传家事迹,就要传承中国精神。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精神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学习先进事迹,坚持全面学、贯通学、深入学,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砺炼高尚情操。向社会、向身边人宣传中国精神,感染每一个人,让这种精神鼓舞和激励每一个人不断攻坚克

 难、奋勇向前,让这种精神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强大精神动力。

 多做实事,乐于奉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进取,要把多做实事乐于奉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敬业爱岗,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带头作用。

 三 、 监管家人正家风 “家风正方可行远,家风不正祸起萧墙。”清风传家故事会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强烈碰撞、对比演绎,向观众传递“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朴素道理不仅突出正面教育引导,还强化反面警示作用。

 我一定要把修身齐家作为一生的必修课,从自身做起、从小家做起,带动身边人传承良好家风、践行好作风。实现“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好家风助力好党风。” 要增强党性,弘扬共产党人的正气。自觉经受各种考验,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方面做出表率,严格约束自己。

 最是清风传家远。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较个人地位、名利,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来评判自己的荣辱得失,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绩,检验自己人生的奋斗价值,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观看《清风传家故事会》,我更加坚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遇到事业上的瓶颈、坎坷与挫折时,要向他们学习,学会他们受清贫带给我们的正气,面对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篇三: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风传家故事会》心得体会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而我们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通过观看视频故事,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视频中的严春风的家风不正,自身无视法纪,走上了犯罪道路,最后锒铛入狱。而“国士无双”钟南山、“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和抗疫期间无数逆行者们是受到良好家风教育影响的,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将被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 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 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

 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工作生活中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在现代社会,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但家家都有家风,大都推崇正直、守法、勤俭、淳朴、孝顺、诚信、友善,求学、上进等,清正的家风向社会道德注入了正能量,守住了国风的本色。

 愿每个家庭都能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树立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家风,共同为醇化民风、国风,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努一把力,合力推动我们这个社会以满满的正能量向前发展!

篇四: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9 篇 【篇一】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家风是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风是一家血脉的传承,更是永生伴随的家产。钟南山一家三代行医,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知名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不断耕耘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正是钟家人不服输的性格和顶天立地的风骨,在家风中代代相传,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时代楷模黄大年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将爱国报国的种子深埋心中,“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家风驱使他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在归国短短七年的时间里透支自己,也要报效祖国。虽然黄大年的外孙没有直接接受过他的教育,但相信黄大年“家国万里心所系”的精神已经融入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品格。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个个成器,一个方面有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父母有远见、家风正,有重读书、轻享受的风气,有做学问的榜样和方法,有走正道的鞭策,有择配偶的眼光。这套家风叫学问种子,土壤合适了就会开花结果,代代出人才。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成为我们行走世间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正所谓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若每个家庭都秉承良好家风,则国家的政治风气必将一身清。

  江南钱家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仅因为钱氏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更是得益于钱家人在 1925 年将其家训作出的重要修订,此次修订将家训改为四个部分:个人、家庭、

 社会、国家。正是这样的修订,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鲜明的家国意识情怀融入世代相传的家训中,才为祖国培养了如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等国之脊梁。

  97 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一生都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融为一个家族的品格,成为几代人自然而然的事。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将功绩尘封 60 多年。战争结束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却主动请缨,响应党的号召,奋斗在偏远艰苦的来凤县。为避免和同患高血压的大儿子混用药品,他每次吃完药后都把药锁起来,只因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靠自己,莫求“沾光”是张富清给全家立下的规矩。“他从来没有专门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他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名利的方式,通过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不需要说什么,我们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觉得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小儿子张健全说。正是老英雄这冰霜气骨玉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张家几代人的本分自立。

  这些优秀的家训、家风,是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涵养家风、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到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再到曾国藩告诫兄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无不表明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从中华家训中吸取智慧养分,才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而只有当每个小家庭都将实现建设好、传承好小家庭的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使命。

 【篇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

 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 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

 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 25 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篇三】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 25 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 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

 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

 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篇四】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 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

 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 25 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

篇五: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每一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1950 年的元宵节,是孙家栋改变命运的日子,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急需建设空军力量,故此开始在高校招聘飞行人员。孙家栋毫不犹豫,当即报名参军,由于自己身体素质较好且擅长俄文,所以被直接分配给外国航空教官做翻译人员。

 1951 年时,孙家栋被送往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并在此以学科成绩全优的情况下,获得了学校颁发的纯金质奖章。

 在国外的日子,孙家栋时刻不忘祖国的养育之恩,他学成之后,带着所有的知识与满腔热血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到国内的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并跟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从事导弹与卫星的研究。

 1958 年时,国外传来重磅消息,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可谓是举世震惊。此时的中国已经在逐渐崛起,随即宣布也要“搞一颗人造卫星”。在科研攻关 12 年之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气魄。

 在此之后,由孙家栋主持制定的“实践一号”人造卫星与新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均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到了 2004 年,我国宣布正式启动探月工程,此时的孙家栋已经有 75 岁高龄了,可还是担负起了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相对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探月工程的难度要更加巨大,因为人造地球卫星是围绕地球运动,属于“近地空间”,距离地球较近。可是探月卫星却要发射到很远的距离,围绕月亮飞行,故此无论是在轨道设计、轨道测量、轨道控制等方面,都要重新规划数据,稍有偏差就会使总体工程前功尽弃。

 时至 2007 年,“嫦娥一号”卫星的研究到了关键的升空发射阶段,也是孙家栋最忙的时期。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团队之间的合作,使“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孙家栋在祖国各地之间往来奔忙,接近 80 岁的他甚至每个月都要走坏几双布鞋。

 同年 11 月 26 日,“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发布,并将《歌唱祖国》的歌声传回地球。这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计划获得了圆满成功。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之中,孙家栋却望着月亮流下来了泪水,这是国家的一次飞跃进步,同时也是他为祖国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孙家栋胸口悬挂着“共和国勋章”,他显得更加精神矍铄,对于他来说,勋章并不仅仅是

 一枚荣耀奖章,而是国家与人民对他的肯定,更是实至名归的巨大褒奖。

 孙家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管是各领域精英,还是平常的工人和百姓,只有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新中国才会繁荣伟大,并让世界人民对我们刮目相看。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有一本书,让我回忆起中国的进步;有一本书,让我懂得许多道理,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袁隆平传》。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是无人能挡的。

 人们心目中的袁隆平,自少年时代便是智慧、执着、诚实、坚韧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些美德,他总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来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学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他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处,都会生根发芽。在大学里,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的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并对他们每个人的学说进行比较和研究。他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来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他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袁隆平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于是他既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所以总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功成名就之后的袁隆平,在科研事业中,总是努力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毁人誉,概不动心,因为他完全沉浸在开拓创新的快乐之中了。人的一生能够保持对事业的坚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战胜困难和挫折;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克服自己的浮躁与见异思迁;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必要的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他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席话“爱因斯坦的成就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我要效仿他的精神,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分外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终身安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就是这样,寒时不心冷,温时不发烧,总是保持一颗平静而淡泊的心,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境。

 平民总理周恩来,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两袖清风。他为中国人民矗立了一座人格的丰碑。平民科学家袁隆平是周恩来的忠实追随者,他为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也在科学界耸立起一座人格的丰碑。他用一生实践着这样一个哲理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乃是洞悉生命的本质,推动生命的进程,培植人类文明的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乃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袁隆平传》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迪的好书。袁隆平先生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说不定你们还可以感悟更多的东西。

 2019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体会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 21 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 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 8 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 24000 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 7%,人口却占世界 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 世纪 70 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 300 公斤提高到了 800 公斤,并推广 3 亿多亩,增产200 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 7500 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 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 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 19 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 1946 年到 1970 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 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 1000 多个水稻品种,做了 3000 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 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 300 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 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

 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确实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民,他激动的对袁隆平说,袁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 20 多个国家培训了 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 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 201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栏目组送给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的颁奖词。今年 1 月 9 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他颁了奖。

 人们在赞叹这位“中国氢弹之父”取得辉煌成就、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终身荣誉时,更多的是被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始终践行“五个坚持”的铮铮铁骨精神所感动。

 学习于敏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的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不断地焕发青春与活力,关键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始终坚持热爱党、忠诚于党的结果。才华横溢的“土专家”于敏就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行动告诉我们,永远跟党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辈子做党和人民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非常鲜明,在火热的阳光下,在鲜艳的党旗前,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他无愧于“共和国铸剑师”,无愧于“感动中国 2014 年度人物”,其“铮铮铁骨”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于敏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回顾我们党已走过的 90 多年风雨历程,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党始终都是以树立大局意识为重,团结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英勇卓绝地斗争,从一个

 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奇迹创造另一个奇迹。这也充分说明树立大局意识是实现团结、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础。“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几十年来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核事业发展的大局毅然选择对家人“隐身”、对社会隐姓埋名,这难道不是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吗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既是新时期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学习于敏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六: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 通用 6 6篇) )

  【篇 1】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当听从组织的呼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喜爱我们宏大的祖国,我喜爱党,喜爱党的事业,我情愿为这人类最宏大的力气贡献出我的全部抱负,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喜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

  2 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训练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 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肯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恳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始终训练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由于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

  3 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意家庭、注意家教、注意家风。

  最终,再让我们重温一下 25 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篇 2】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富强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意家庭、注意家教、注意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仔细领悟“注意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育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 25 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阔党员干部从中吸取人格力气、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 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

  4 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训练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决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头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英勇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气,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久坚决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乐观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气,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喜爱劳动、艰苦朴实、不搞特别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谐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5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宏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气,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宏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宏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气。

 【篇 3】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需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照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照旧,同时还要注意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意家庭、注意家教、注意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

  6 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连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阔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训练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独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意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闻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

  7 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由于他们注意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久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气,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宏大时代召唤宏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法规”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别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平凡人。朱德训练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 年 10 月 15 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 88 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知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

  8 教导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喜爱劳动、艰苦朴实、不搞特别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担当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气;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气”。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坚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

  9 觉自发注意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意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 4】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根据上级要求,《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本下发后,我单位立即组织学习,详细状况汇报如下。

  一是仔细学习,提高思想熟悉。每个党员通过借阅的形式,自学《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并撰写心得体会,从正面典型中吸取阅历做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从思想熟悉层面树立正确观念。在提高自身熟悉和素养的同时,注意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学习,通过树立良好家风来规范家人行为。

  二是身体力行,抓好家风建设。在提高思想熟悉的同时,将正确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通过严格要求,规范家人行为,时刻关注家人思想动态,做到时刻警醒,防微杜渐。

  三是立足长远,做到严以治家。好的家风都是从严入手,从...

篇七: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风传家》是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国家监察委员会编撰的《党员干部家庭作风建设》两卷一套。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出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的文章 6 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通用 6篇))。”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

 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 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 25 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

 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第二篇: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 25 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 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

 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通用 6 篇))。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

 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第三篇: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

 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 年 10 月 15 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 88 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篇: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

篇八: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严治家》是中央纪委宣传部、国家监察委员会编著的一部关于党员干部家庭作风建设的两卷本著作。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出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的文章 9 篇 ,欢迎品鉴!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篇 1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 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 25 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篇 2

 按照上级要求,《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本下发后,我单位立刻组织学习,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个党员通过借阅的形式,自学《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并撰写心得体会,从正面典型中汲取经验做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从思想认识层面树立正确观念。在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同时,注重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学习,通过树立良好家风来规范家人行为。

 二是身体力行,抓好家风建设。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将正确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通过严格要求,规范家人行为,时刻关注家人思想动态,做到时刻警醒,防微杜渐。

 三是立足长远,做到严以治家。好的家风都是从严入手,从小抓起,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抓紧抓好三观建设,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入手,从规范家人行为准则入手,做到治家严谨,清风自来。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篇 3

 ——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 25 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 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

 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篇 4

 家风是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风是一家血脉的传承,更是永生伴随的家产。钟南山一家三代行医,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知名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不断耕耘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正是钟家人不服输的性格和顶天立地的风骨,在家风中代代相传,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时代楷模黄大年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将爱国报国的种子深埋心中,“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家风驱使他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在归国短短七年的时间里透支自己,也要报效祖国。虽然黄大年的外孙没有直接接受过他的教育,但相信黄大年“家国万里心所系”的精神已经融入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品格。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个个成器,一个方面有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父母有远见、家风正,有重读书、轻享受的风气,有做学问的榜样和方法,有走正道的鞭策,有择配偶的眼光。这套家风叫学问种子,土壤合适了就会开花结果,代代出人才。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成为我们行走世间永生伴随的家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正所谓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若每个家庭都秉承良好家风,则国家的政治风气必将一身清。

 江南钱家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仅因为钱氏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更是得益于钱家人在 1925 年将其家训作出的重要修订,此次修订将家训改为四个部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正是这样的修订,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鲜明的家国意识情怀融入世代相传的家训中,才为祖国培养了如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等国之脊梁(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九篇】)。

 97 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一生都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融为一个家族的品格,成为几代人自然而然的事。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将功绩尘封 60 多年。战争结束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却主动请缨,响应党

 的号召,奋斗在偏远艰苦的来凤县。为避免和同患高血压的大儿子混用药品,他每次吃完药后都把药锁起来,只因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靠自己,莫求“沾光”是张富清给全家立下的规矩。“他从来没有专门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但他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名利的方式,通过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不需要说什么,我们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觉得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小儿子张健全说。正是老英雄这冰霜气骨玉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张家几代人的本分自立。

 这些优秀的家训、家风,是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涵养家风、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敬姜“匡子过失,教以法理”,到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再到曾国藩告诫兄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无不表明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从中华家训中吸取智慧养分,才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而只有当每个小家庭都将实现建设好、传承好小家庭的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使命。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篇 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 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个人心得体会【九篇】)。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

篇九: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有感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 25 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 25 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 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

 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 24 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 25 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推荐访问:清风传家孙家栋体会 传家 清风 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