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小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自查报告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13篇

时间:2022-06-27 18:55:05 浏览量: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13篇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1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周镇小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了西周镇“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教育资源家校合作

  城乡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状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相比差异明显,不可同级而语。绝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在于硬件,在于师资,在于生源。其实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师资可以培养,生源也并无绝对优劣。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或者说是家长素养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全指家庭的贫富,家长的学识,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调查和分析家长目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的正式问卷于2009年10月中旬发放到西周镇小学二、四、六年级家长手上。共计发放问卷708份,约占全校学生的60%。由班主任教师请学生将问卷带回家,请学生家长填写。11月中旬共回收到问卷597份,回收率为84.3%,剔除无效问卷43份,得到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3.1%,问卷的填写和回收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见表1。

  2、西周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结果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周镇小学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水平,笔者分别算出了所有被调查家长的总体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的总体平均分,并进一步算出各自的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包含9个题目,其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的总体平均值/9,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与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计算同理。在比较平均值中,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很好”。具体填答情况如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周镇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及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均在3—4分之间,其中教育态度的得分略高些,为3.84分,教育能力的得分略低些,为3.52分。可见,西周镇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总体教育素质都很“一般”,从而说明,西周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教育态度的理性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程度均处在“一般”水平。就总体水平而言,我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水平尚可,但还存在很多比较薄弱的方面。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在小学学生家长中,教育观念“好”的占总人数的22%,“中”的占64%,“差”的占14%;教育态度“好”的占总人数的30%,“中”的占60%,“差”的占10%;教育能力“好”的占总人数的34%“中”的占52%,“差”的占14%;教育行为“好”的占总人数的39%,“中”的占49%,“差”的占12%;总教育素质“好”的占总人数的31%,“中”的占56%,“差”的占13%。

  3、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其一,期望值高。90.83%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

  其二,过度溺爱。18.27%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庭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每周一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如此,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接送,7.6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14.83%)。

  其三,重物轻育。这种类型的家长不在少数,基本表现是:平时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不闻不问。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则暴跳如雷,对学校、老师横加指责,对子女则非打即骂,或者干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其结果往往是招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叛逆,从而破罐破摔、离家出走,甚至于对人生彻底丧失信心而走上绝路。

  二、构建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表明,农村学校要创建优质教育的障碍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和家长的差异。学校只有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有条件创建优质的教育。同样从学习心理科学来讲,“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之一。这“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占很重大比例的肯定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以及一定范围之内的社区环境。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家校合作的优劣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孩子的学业成绩。因此,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家庭、学校、社区”齐心合力有三个关键策略:

  策略一:创造家校相互理解互动氛围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1)“形式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

  (2)“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像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均可列入此类。

  (3)“管理的参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低层次参与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参与则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农村孩子学前教育的相对薄弱,新课程容量大灵活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再加上教学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增强,师资队伍的快速更替,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显现纯技术的特征。

  另一方面,农村乡镇范围内各村小完小的撤并,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都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以往家校之间的亲情日渐消失,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教学应有的魅力。如何改善这种局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发挥现代通讯的优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使用大容量高速度的校讯通平台之外,学校还是要和家长及社区建立更为人性化的沟通渠道。首先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学期至少一次的家访活动。对交通不便的村庄社区,学校应该组织集体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建立所有学生的成长档案,共同和孩子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发展计划,从而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赢得家长的自觉支持。其次,欢迎不同年级的家长走进学校大门,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校园生活。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增进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为学校和教师,只要把握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小步行进、渗透指导的原则,定能创设家校联系的喜人局面。

  策略二:建立家长学校长效学习机制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农村家长和城镇家长一样具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但缺少方法和相应的环境。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难教育。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观念决定行动,意识决定未来。一个不具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怎么能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呢?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现代家长必须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的脱节,沟通不良甚至误解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学校在办学中越来越显得势单力薄。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应,就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一定的学习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中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形成家长带头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作为现代家长,在加强自身学习以及陪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会学习。重点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指导:

  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其实,只要学校积极主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就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让人头疼的家庭作业监管不力,质量不佳问题。针对农村家长素养欠缺的现状,要让家长有效参与,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学习潜能开发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性的培训辅导项目,使家长和孩子全程参与,同步提升。为了提升家长素养,农村学校也可开展“亲子共读,快乐同行”为主题的亲子素养提升工程,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中增长知识,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家庭的书香气息。

  09学年度,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王鹏博士作了一个精彩的“感恩教育”报告,现场感动和震撼了上千名家长和学生。一些家长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做到家庭教育和谐、融洽,爱严有度、宽严相济,尊重孩子的一切权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不能将孩子“私有化”。同时,很多学生含着眼泪表示:以后要爱父母、爱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策略三:整合社区村、镇有效教育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因此,让教育依托社区就变得日益需要。家校合作要求家庭与学校除应努力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外,还应重视其彼此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重叠影响力的发挥,在孩子发展的任何阶段,学校都应主动设法将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力纳入学校教育过程中。

  1、抓好社区、村庄的团队作用。建立社区或村庄学习小组,为孩子们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发挥高段学生的帮带作用,营造浓浓的区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

  2、发挥镇妇联的关爱作用。西周镇妇联建有巾帼联谊会,由女企业家和各村妇女主任组成,联谊会与学校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做爱心妈妈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寂寞的花朵绽开了笑脸。

  3、重视关工委的帮扶作用。老教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老教师的威望、学识、经验、亲情、时空是做好关工事业的最大资源。西周镇关工委老教师积极开展对“德困、学困、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并自发筹资每年1万元钱设立奖学基金,奖励“双优生”和“进步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目前,为了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已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教师都有这种意识了,并能主动积极与家庭、社区配合,必能体现出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创造出明天教育的全新景象。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2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出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家是甜蜜,是温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驿站。我的家是温馨幸福的五口之家:爸爸、妈妈、爱人和我,还有一个女儿今年9岁,正上小学二年级。我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夫妻遵守计划生育,婚后只生育了一个女儿。在生活中我们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共同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和同事的羡慕和称赞。

  我想构建和谐家庭的首要条件是做到心中有爱,有爱才可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有爱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风暴雨。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总能够相互协商,共同面对。我想这都是缘于爱的支撑吧,爱是奉献,爱是付出,爱是承诺,爱就是要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快乐、幸福,那么我就必须尽心尽力为这个家着想,难免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别人多付出,来维持我们这个家的和谐。

  家庭成员彼此宽容体谅、互相体贴关心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另一重要条件,宽容体谅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润滑、调节剂,体贴关心是促使家庭和谐平衡的重要砝码。心与心沟通交流,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家庭生活才会温馨幸福,安定祥和,充满欢声笑语。

  构建和谐家庭的最后一个条件是孝敬长辈、关爱老人。孝敬长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待家中老人要主动关心其温暖,时刻关心其健康,主动分担其忧愁,充分理解其絮叨。

  马克思说:“父母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不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努力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孩子懂得诚实诚信、孝敬老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我的教育带动下,女儿变得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关心老人了,她会把洗好的水果先拿给爷爷、奶奶吃。而我平时不在家的时候婆婆也经常帮我收拾家务,我忙的时候,她会帮我带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当我听到孩子清脆的笑声,我的累便一扫而光。婆婆经常对我说:“孩子,xx找了你,是我前世修来的褔呀,我老了,帮不上你的忙,反而给你添麻烦,这个家真难为你了。”这一刻,我明白老人已把我当女儿看待了。

  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对自己家人要关心、关爱,而且还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邻居们也要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时邻居朋友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多年来,我与邻居和谐相处,相互间彼此尊重,也结下了很好的人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平时生活中我还注意以身作则,敬老尊长。自结婚起,双方父母离自家很近。对双方老人我和丈夫都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使他们觉得受尊重,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女儿礼貌懂事、健康活泼,小小的年纪就非常为大人着想。一家人相亲相爱,再大的困难和风雨都不算什么,我为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深感安慰。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父慈子孝、相信相爱、其乐融融,生活在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使我更有动力努力工作,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带动更多的人,建设我们和谐的大家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3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12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大圩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是一名来自__x县的一个小山村的学生,现就读于咱们__中学初二(1)班,综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向组织提出“优秀学生贫困补助”的,肯请学校可以核对并给予批准。

  我家有六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我。爸爸、妈妈还要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父母靠种地为生,并且父亲手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家庭重活全靠母亲一人操劳。他们每天辛辛苦苦,可家庭收入微薄,为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还是有困难的。爷爷奶奶年迈体弱,身体一直不怎么好。爷爷患有高血压,奶奶患有肺病,一直靠药物维持健康。弟弟上初中,每年的学费也不低,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高三学生,使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每年开支那么大,支撑这个家庭确实很困难。看着父母为了我劳累,为了整个家操心,我却无能为力,心里真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怎么好,只有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每每看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着,我就只有自己把泪往心里流,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帮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一直以来我就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只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下定决心本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成绩优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踏实是我们的动力。

  同时,我非常感谢我们学校和各位领导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服务社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我能获得__助学金,就能替家里分担一些感到很高兴,我想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不辜负任何对我有期望的人,将来作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尽自己所能来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回报社会。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5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12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大圩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6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们好!

  我叫__,是__年X月份山东大学经济系专业的一名新同学。

  我家生活在____。我的父亲今年55岁,母亲50岁,父母都是有一定岁数了。父母这么多年来也是一直靠种田为生的农民。父亲知道仅靠种田是很难供我的学业。早在今年年初就到工地上打工,哪只今年城里的工作不好找且都不稳定,父亲只好进行打零工(在工地搬砖、做小工、用三轮车卖炭等)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在家种地,我们这里的地属于旱地,这么多年来没有雨水,甚至连家里的吃水都时有时无,庄户靠天下雨才能生长。就这样母亲是一边种农田一边赡养年岁79岁的姥姥,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今年我又考上了我理想中学校,家里的负担又大大加重了。于是父母脸上的皱纹也多了,笑容少了,愁眉苦脸的为我的学费着急,看着年岁已高的父母如此焦急,我对我即将能否踏上的新学校学习也充满了担忧。在读高中期间,我家发生很多事爷爷被查出患有血癌(就是村里人说的富贵病),这种病是完全靠输血维持生命的病人,而且像我们这种农村家庭在经济上基本承受不起。经过3年的输血治疗,家里的经济每况愈下直至负债治疗还是未能使爷爷康复,去年8月血癌晚期结束了爷爷的生命。

  今年暑假期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在我们这里一家饭馆做服务员,每月薪水700元的假期工,由于假期时间短,我也只能做两个月。努力为家里减轻因为我要上学的困难。

  我是一名贫困生,我有我自己的经历,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贫困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阻碍,我们的阻碍在我们心中,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贫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人穷志不穷”,“穷且益坚”,这么一句古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想我自己不会被贫困击倒。而且会更加努力。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塌实我们的动力。我会更努力!!

  因此希望能够申请贫困生,得到学院的补助,缓解一点经济压力。我一定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国家的有用人才,回报国家和父母。谢谢!

  此致

  敬礼!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7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12年下半年到包河区xx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xx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8

  家庭教育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儿工委工作的一个主要“板块”,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为积极探索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笔者针对县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抑制;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68.2%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脏话流话就象“家常便话”;二是学习环境需要营造。在农村,很少看到家长捧上书本,孩子在一边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氛围很淡薄;三是娱乐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家长对网络教育很难把握正确的导向,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较为严重,一旦变成“网虫”,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间就被颠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高中学生中比较普遍。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9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四代,也有主妇残疾的哥哥。30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饭,一屋住,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胜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这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儿子子承父业,经营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儿子远赴贵州发展,成立名副其实的"青年企业家",企业涉足建材、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商业超市等行业,全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这也是一个备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尊重的家庭,数十年来,家庭成员倾心"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坐在方早德家的庭院中,听着他侃侃而谈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含义,深深地为这个家庭所蕴含的魅力所折服。

  方早德先后担任了湖坊公社农技员、农技站长、农民副乡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等职务,并于2004年退休。退休了,这位身上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更替、职位变换而消磨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丹心,方早德又接着在新农村建设上唱响一曲奉献者之歌。

  2007年湖坊镇湾里自然村被上级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亲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盼了几十年,深受群众信赖的方早德,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顾问。老百姓说,有了方书记来村里管事,我们最放心。

  为了将湾里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农村,方早德将自己的整体构想告诉了远在贵州遵义创业的小儿子,并且掏出了心里话:"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再说,回报家乡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湾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咱家的事!"儿子方勇军被父亲所感动,承诺:除上级专项划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外,其余所需建设费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担。

  那些日子里,方早德不顾自己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心脏病可能随时发作的危险,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又提着热水瓶跑前跑后给正在建设新农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茶,给大家加油鼓劲。

  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方早德一家投入83万元资金。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换来了湾里liuxue86.com面貌的大改观。2007年湾里在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最美的村庄"6之一。2007年、2008年湾里6组新农村建设图片在人民网滚动播出60批次。从省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湾里新村的建设赞叹不已。

  如果说方家是一栋生机盎然的房子,那么每一名成员就是支撑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个家庭成员看似普通低调,但个个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儿子方勇军开始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凭着钻劲和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弟弟在当地乡镇水泥厂上班并通过入股煤矿挣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当地的一家水泥企业改制。工作量骤然增加,工作强度加大,资金、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弟弟创业启动缺少资金时,方加军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还以自己的名义贷了20多万给弟弟;一听说弟弟要远赴贵州发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业需要人管理时,毫不犹豫地离开农技站,到弟弟手下当了三年的厂长,直到弟弟将所有业务全面转往贵州发展时,他才重新回到农技站,由弟弟投资成立了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回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如今小儿子方勇军的"蛋糕"越做越大,独资的10家企业分布在黔、赣两省,已形成以水泥为主,科、工、贸、农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各类企业累计年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

  "没有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相扶持,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至如此规模。"方勇军对此满怀感激。

  回首1969年到铅山湖坊落户至今,方早德对自己家的变迁,总结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变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变的是家庭由农耕迈向企业的生活方式,变的是由温饱转向小康的生活质量;而不变的是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和谐美满、敬老爱幼的家庭关系,不变的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的确,和谐、敬业、勤俭,铺就了方家事业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满!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10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汪顺土和王春梅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14年,汪顺土王春梅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汪顺土与王春梅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汪顺土,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让汪顺土欣慰的是,婆媳关系这个千古难题,在他们家却不用烦扰。18年来,他的妻子从未与公婆拌过嘴红过脸。他的母亲今年63岁,父亲67岁。2008年父亲患了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父亲出院后,他们便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汪顺土是个大孝子,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他不惜代价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工作多么累,压力多么大,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父亲能早日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王春梅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儿园的事情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微薄之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关照下,汪顺土的父亲如今已经能够左手拿勺吃饭,拄着拐杖去遛弯了。

  汪顺土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王春梅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汪顺土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12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汪顺土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汪顺土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顺土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汪顺土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11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xx镇小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了xx镇“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教育资源家校合作

  城乡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状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相比差异明显,不可同级而语。绝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在于硬件,在于师资,在于生源。其实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师资可以培养,生源也并无绝对优劣。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或者说是家长素养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全指家庭的贫富,家长的学识,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调查和分析家长目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的正式问卷于2009年10月中旬发放到xx镇小学二、四、六年级家长手上。共计发放问卷708份,约占全校学生的60%。由班主任教师请学生将问卷带回家,请学生家长填写。11月中旬共回收到问卷597份,回收率为84.3%,剔除无效问卷43份,得到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3.1%,问卷的填写和回收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见表1。

  2、xx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结果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xx镇小学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水平,笔者分别算出了所有被调查家长的总体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的总体平均分,并进一步算出各自的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包含9个题目,其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的总体平均值/9,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与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计算同理。在比较平均值中,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很好”。具体填答情况如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xx镇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及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均在3—4分之间,其中教育态度的得分略高些,为3.84分,教育能力的得分略低些,为3.52分。可见,xx镇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总体教育素质都很“一般”,从而说明,xx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教育态度的理性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程度均处在“一般”水平。就总体水平而言,我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水平尚可,但还存在很多比较薄弱的方面。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在小学学生家长中,教育观念“好”的占总人数的22%,“中”的占64%,“差”的占14%;教育态度“好”的占总人数的30%,“中”的占60%,“差”的占10%;教育能力“好”的占总人数的34%“中”的占52%,“差”的占14%;教育行为“好”的占总人数的39%,“中”的占49%,“差”的占12%;总教育素质“好”的占总人数的31%,“中”的占56%,“差”的占13%。

  3、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期望值高。90.83%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其二,过度溺爱。18.27%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庭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每周一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如此,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接送,7.6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14.83%)。其三,重物轻育。这种类型的家长不在少数,基本表现是:平时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不闻不问。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则暴跳如雷,对学校、老师横加指责,对子女则非打即骂,或者干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其结果往往是招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叛逆,从而破罐破摔、离家出走,甚至于对人生彻底丧失信心而走上绝路。

  二、构建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表明,农村学校要创建优质教育的障碍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和家长的差异。学校只有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有条件创建优质的教育。同样从学习心理科学来讲,“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之一。这“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占很重大比例的肯定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以及一定范围之内的社区环境。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家校合作的优劣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孩子的学业成绩。因此,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家庭、学校、社区”齐心合力有三个关键策略:

  策略一:创造家校相互理解互动氛围

  xx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1)“形式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2)“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像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均可列入此类。(3)“管理的参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低层次参与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参与则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农村孩子学前教育的相对薄弱,新课程容量大灵活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再加上教学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增强,师资队伍的快速更替,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显现纯技术的特征。

  另一方面,农村乡镇范围内各村小完小的撤并,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都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以往家校之间的亲情日渐消失,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教学应有的魅力。如何改善这种局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发挥现代通讯的优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使用大容量高速度的校讯通平台之外,学校还是要和家长及社区建立更为人性化的沟通渠道。首先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学期至少一次的家访活动。对交通不便的村庄社区,学校应该组织集体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建立所有学生的成长档案,共同和孩子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发展计划,从而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赢得家长的自觉支持。其次,欢迎不同年级的家长走进学校大门,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校园生活。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增进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为学校和教师,只要把握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小步行进、渗透指导的原则,定能创设家校联系的喜人局面。

  策略二:建立家长学校长效学习机制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农村家长和城镇家长一样具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但缺少方法和相应的环境。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难教育。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观念决定行动,意识决定未来。一个不具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怎么能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呢?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现代家长必须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的脱节,沟通不良甚至误解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学校在办学中越来越显得势单力薄。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应,就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一定的学习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中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形成家长带头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作为现代家长,在加强自身学习以及陪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会学习。重点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指导: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其实,只要学校积极主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就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让人头疼的家庭作业监管不力,质量不佳问题。针对农村家长素养欠缺的现状,要让家长有效参与,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学习潜能开发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性的培训辅导项目,使家长和孩子全程参与,同步提升。为了提升家长素养,农村学校也可开展“亲子共读,快乐同行”为主题的亲子素养提升工程,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中增长知识,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家庭的书香气息。

  09学年度,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王鹏博士作了一个精彩的“感恩教育”报告,现场感动和震撼了上千名家长和学生。一些家长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做到家庭教育和谐、融洽,爱严有度、宽严相济,尊重孩子的一切权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不能将孩子“私有化”。同时,很多学生含着眼泪表示:以后要爱父母、爱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策略三:整合社区村、镇有效教育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因此,让教育依托社区就变得日益需要。家校合作要求家庭与学校除应努力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外,还应重视其彼此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重叠影响力的发挥,在孩子发展的任何阶段,学校都应主动设法将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力纳入学校教育过程中。

  1、抓好社区、村庄的团队作用。建立社区或村庄学习小组,为孩子们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发挥高段学生的帮带作用,营造浓浓的区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

  2、发挥镇妇联的关爱作用。xx镇妇联建有巾帼联谊会,由女企业家和各村妇女主任组成,联谊会与学校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做爱心妈妈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寂寞的花朵绽开了笑脸。

  3、重视关工委的帮扶作用。老教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老教师的威望、学识、经验、亲情、时空是做好关工事业的最大资源。xx镇关工委老教师积极开展对“德困、学困、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并自发筹资每年1万元钱设立奖学基金,奖励“双优生”和“进步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目前,为了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已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教师都有这种意识了,并能主动积极与家庭、社区配合,必能体现出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创造出明天教育的全新景象。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12

  家庭教育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儿工委工作的一个主要“板块”,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为积极探索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笔者针对县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

  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

  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抑制;

  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

  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68.2%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脏话流话就象“家常便话”;

  二是学习环境需要营造。在农村,很少看到家长捧上书本,孩子在一边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氛围很淡薄;

  三是娱乐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家长对网络教育很难把握正确的导向,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较为严重,一旦变成“网虫”,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间就被颠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高中学生中比较普遍。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

  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

  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

  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

  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

  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

  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篇13

  尊敬的校老师,领导:

  你们好!

  我来自家庭贫困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既没有文化,也没有本钱,又无一技之长,因此只好已做短苦工老维持生计,并且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基本干不了什么,反而经常吃药打针。

  看着母亲日渐削弱的身体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因此所有的家庭重担都有父亲一人承担,父亲干的活是对身体有害的,但是为了给我交学费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这种父爱让我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怎么报答他们,但是尽管如此,可只能维持基本的收入。

  日子一直过的紧紧巴巴的,虽然父母一直觉得对不起我们,吃没吃到好的,穿没穿到好的,但我一直觉的我很幸福,至少精神上是幸福的,真的,爸妈很开明,不像有的父母觉得读书无用,对子女的学习莫不关心,有的初中都没读完就让其辍学去打工,有的读个高中,鲜少能升入大学,爸爸的文化程度不高,妈妈更算是半个文盲,但他们知道读书是好的,学知识是好的,他们说只要我读的进去,读的多高他们都愿意。就算砸锅卖铁。我感谢他们。

  尽管如此父亲也不想给国家增添负担,即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坚持交学费。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暑假一次意外父亲出了车祸膝盖受伤,暂时什么都不能干,这样本来拮据的家庭平添了一份痛苦,这样下来学费交不上了,生活费没有了。

推荐访问:家庭教育 调研 现状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研究现状 研究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意义 国内对家庭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