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小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自查报告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立秋素材积累6篇

时间:2022-08-27 11:10:08 浏览量:

立秋素材积累6篇立秋素材积累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古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文如其人”一词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答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素材积累6篇,供大家参考。

立秋素材积累6篇

篇一:立秋素材积累

节写作主体的素质古有“文如其人” 的说法。“文如其人” 一词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答张文潜书》 中评价他的弟弟苏辙的话:

 “子由之文实胜仆, 而世俗不知, 乃以为不如; 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 其文如其为人。

 ” 后人常用来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或所表现的风格, 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或风格一样, 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路漫漫而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九死其未悔。

 ”“长太息以流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一)

 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一)

 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1.什么 叫写作主体?所谓写作主体, 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在写作活动中, 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他的写作素养、 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和作品的质量, 可以说, 写作正是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体现。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2.什么 叫写作素质?素质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围绕文章的选材、 运思、 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的素养, 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 文化水平、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 学识修养、 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3.举例①五十年代《人民日 报》 发表过一篇诗作。其中一句是:

 “熊熊的高炉迸射出钢花” 。

 过了三天, 《人民日 报》 刊出一封技术员的来信, 指出:

 高炉并不炼钢, 炼的是铁; 炼钢的是平炉或转炉。

 ②1981年红学家吴世昌先生给《人民日 报》写了一封信, 批评该报一篇文章和一篇报道有问题, 并建议提高编辑人员的写作水平。

 中央负责同志就此作了批示, 要求《人民日 报》 改进文字工作。

 一篇占了整整一版的大通讯赞扬一位军医为了探索新的针灸穴位, 先在自己身上试针, 既用针扎了子宫韧带又扎了前列腺。

 吴先生问:

 这位军医到底是男是女, 怎么 能够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器官?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古人说:

 “见得真, 方道得出。

 ” 有丰厚的积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

 扩大视野, 丰富阅历, 多见世面, 广开视听, 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增, 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 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根须” , 它来自丰富的经历, 广阔的视野, 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 这不仅要求写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 广阔的视野, 更要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热情与投入。热情与投入。古人说:古人说:

 “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

 扩大视野, 丰富阅历, 多见世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

 扩大视野, 丰富阅历, 多见世面, 广开视听, 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面, 广开视听, 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增, 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 写起文章来,和递增, 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 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才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文化创造活动的““根须根须” ” , 它来自丰富的经历, 广阔, 它来自丰富的经历, 广阔的视野, 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的视野, 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 这不仅要求写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 这不仅要求写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 广阔的视野, 更要有对生活的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 广阔的视野, 更要有对生活的“见得真, 方道得出。见得真, 方道得出。

 ” ” 有丰厚的积有丰厚的积

 4.4.不断扩大视野, 升华生活素养生活素养, 除了来自丰富的经历, 广阔的视野, 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 对生活的感受、 体验, 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生活素养, 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 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 感受真切。识深刻, 感受真切。识深刻, 感受真切。不断扩大视野, 升华生活素养不断扩大视野, 升华生活素养生活素养, 除了来自丰富的经历, 广阔的生活素养, 除了来自丰富的经历, 广阔的视野, 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 对生活视野, 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 对生活的感受、 体验, 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生活素的感受、 体验, 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生活素养, 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 但更为本质的是认养, 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 但更为本质的是认

 经历和见闻属于广度方面的问经历和见闻属于广度方面的问题, 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题, 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的问题。密度方面的问题。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 在广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 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 才能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 才能形成立体的、 完整的生活素养。形成立体的、 完整的生活素养。

 要形成良好的生活素养, 就要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 潜心探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

 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1. 1.什么 叫学识?什么 叫学识?所谓学识, 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学所谓学识, 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学问、 见识等。

 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问、 见识等。

 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 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规律方面的知识, 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 规则方面的知识。概念及其思维程序、 规则方面的知识。文章写作同作者的学识修养密不可分。

 写作文章写作同作者的学识修养密不可分。

 写作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

 2. 2.举例举例①郭雪波的小说①郭雪波的小说《荒凉, 说荒凉, 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 ” , 他忘了, 编辑也没记住, 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了, 编辑也没记住, 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六十万平方公里!②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②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 “鸡都不爱下蛋了鸡都不爱下蛋了 ” ” ————事实上, 小鸡在伏天不下事实上, 小鸡在伏天不下蛋, 要蛋, 要““歇伏歇伏” ” ; 立秋以后, 会再度进入产卵; 立秋以后, 会再度进入产卵期。期。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沙狐沙狐》 》 开篇渲染科尔沁的开篇渲染科尔沁的, 他忘“天凉了, 小天凉了, 小

 写作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

 知识储备越丰富, 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写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组合和运用。

 《红楼梦》 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 就是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 除了故事情节外, 大凡诗词歌赋、 琴棋书画、 建筑装饰、 花鸟鱼虫、 医药占卜、 官场皇室、 酒家商肆、 三教九流, 无不应有尽有。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 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样的皇皇巨著。

 3. 反复咀嚼, 领悟精髓在写作实践中, 一方面, 随着写作对象和文体的差异, 需要相应的、 特殊的、 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 一般性的、 综合性的知识, 对于任何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 都是必要的, 有益无害的。

 《乡间小路》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司机令老汉让路, 老汉道:

 为何?司机道:

 我开的是小车。老汉道:

 我的也是小车。司机道:

 小车是首长的车。老汉道:

 我的也是手掌车。司机道:

 首长的车是小轿车。老汉道:

 我的也是小叫车, 不信你听。说毕, 驾起车, 果然吱吱作响, 像蝈蝈唱, 蹒跚而去……

 5. 研讨学习(一)

 你们知道余秋雨吗? 为什么 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二)

 朱光潜在《谈读书》 中说: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 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6. 归纳反证:

 缺乏学识会造成什么 后果?马烽在《大寨奇遇记》 (《人民文学》2001. 1)

 中15次把《创业》 的编剧张天民写成了“张天明” 。一位著名小说家把《古今小说》 中的《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说成了《聊斋》 故事。

 7. 得出结论①使你的作品信息量少, 空洞无物, 干瘪。如白开水。人生派与闲适派的对比。

 含金量不同。

 周氏兄弟。

 丰子凯。②使你的作品错误百出, 硬伤累累。③使你成为井底之蛙, 立意偏执、 错误乃至反动。文革中文艺舞台上的创作, 如《苏联人民日夜想念毛泽东》 、 《日 本孩子想念毛主席》 。

 (三)

 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1. 读下面的文字, 思考并回答问题。邹韬奋三十年代旅欧见闻中写道:

 宫廷中的孩子们个个英俊美丽, 是因为他们的贵族母亲美丽, 历代筛选积累所致。

 品格高尚的作者才会写出格调高雅的作品。柳宗元曰:

 “大都文以行为本, 在先诚其中。

 ” (见《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 书》 , 转引 自 《文学名 吉录》 第44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沈德潜在《说诗醉语》 中指出:

 “有第一等襟抱, 第一等学识, 斯有第一等真诗。

 ” 徐增在《而庵诗话》 中说:

 “诗乃人之行略, 人高则诗亦高, 人俗则诗亦俗。

 一字不可掩饰, 见其诗如见其人。

 ”人品与文品有何关系?

 2.事例: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 一文中列举大量事例, 说明人格与作文的关系: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 《诗》 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3.结论从一定的意义上讲, 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位在书面语言中的回声。

 优秀的人格品位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动力源泉。

 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精神劳动, 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

 同 样一句格言, 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 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 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 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 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 黑格尔《大逻辑》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生活阅历的重要性:从阅读来讲, 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和真切。从写作来讲, 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生动的资料和素材。①丰富性(对人类而言)②亲验性(对个体而言)观察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感受

 “作者写出创作来, 对于其中的事情, 虽然不必亲历过, 最好是经历过。

 诘难者问:

 那么, 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 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 答曰, 不然。

 我所谓经历, 是所遇、 所见、 所闻, 并不一定是所作, 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 鲁迅《叶紫作〈丰收〉 序》

 一、 观察的定义指通过人的眼、 耳、 鼻、 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二、 观察的对象客体三、 观察的发出者人的感觉器官: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肤觉)

 、 痛 觉、 温冷觉、 运动觉

 张爱玲《道路以目》 :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 味道虽不见得好, 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视觉、 味觉、 触觉、 温冷觉)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 扇出滚滚的白烟。

 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

 煤炭汽车行门前也有同 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视觉、 运动觉、 嗅觉、 温冷觉)

 四、 观察的特点独特性(不重复性)a、 客体的丰富复杂性b、 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 峰聚(王观)千 里澄江如练, 翠峰如簇(王安石)性须澄似水, 心欲静如山(清净散人)

 五、 观察的要求(1)

 观察能力的要求a.注意能力b.理解鉴别能力c.联想能力

 (2)

 观察运作的要求a.有的放矢, 专心致志b.抓住特征, 全面了解c.察思结合

 (3)

 观察方法的要求△缩短距离(针对对待观察客体的态度而言)△增加距离(针对看待观察客体的眼光而言)

 a.定位观察 指观察主体的位置, 固定不动的叫定位观察b.移位观察 移动变化的叫移位观察c.比较观察针对观察客体而言, 将不同的客体进行相似或相异比较d.变换观察 是把同一客体放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中进行观察

 一、 几个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1.感知:

 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外在讯息, 它是人从生理历程到心理历程的开端, 层次较低。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种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是对感觉所获得的讯息作进一步的处理, 它属心理历程, 层次较高。第三节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2.观察:是通过人的眼、 耳、 鼻、 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

 观察是一种动作, 一个过程, 强调感官的运用, 思维的活动, 而感知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它是一种结果, 强调经验的获得, 认知的获得。3.感受: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它反映出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

 ★ 观察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a.观察着眼于反映客体的具体形象和本质特征; 感受则着重于表现主体受到外物刺激后的心理状态和思维、 情感活动的具体体验。b.观察反映物态; 感受表现心态

 ★ 观察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联系:

 a.两者都以感官活动为前提b.感受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观察和感受在广泛、 深入上成正比。c.两者相互融合, 观察中有感受, 感受中伴随观察。

 ★ 感知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a.感知是主体对客体的个别属性或整体的反应;感受是主体受客体刺激后的心理活动。b.感知是对事物较为客观的反应; 感受则渗透了主体的主观性评价。c.感知要求客观准确, 感知具有共通性, 一致性, 有人皆相似的特点; 而感受则强调独特性, 要求丰富生动。

 ★ 感知...

篇二:立秋素材积累

l本刊策划◇审美素养视域下的学科教学辽宁教育12021年第4期(上半月)l教研学科融合:以传统文化之美浸润童心——以“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为例呼碧霞(陕西省神木市教学研究中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二十四节气就是劳动人民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汲取节气文化精髓,培育审美素养,我们开设“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以二十四节气等丰富的传统文化为教学素材,采用学科融合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教学。这不仅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记忆和情感最深处,而且能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素养。一、语文:览“节气”之博大,拓宽审美视野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完美结合。“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引领我们把学习语文的触角由语文课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节气文化之中,让学生通过语文走进二十四节气,在学习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血脉,拓宽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一)诵“节气之诗”,滋养文化基因春分赏花,立夏听雨,秋分赏月,立冬观雪,四时韵致,古人比我们有着更细腻和敏感的体察,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收录了如下诗歌。(见表1)袁1与节气相关的诗词节气 作者 诗歌 节气 作者 诗歌苏轼 《减字木兰花》 王维 《山居秋瞑》立春 立秋张拭 《立春偶成》 杜牧 《秋夕》杜甫 《春夜喜雨》 白居易 《早秋曲江感怀》雨水 处暑韩愈 《初春小雨》 左河水《处暑》白居易《闻雷》 《蒹葭》惊蛰 白露 杜甫韦应物 《观田家》 《月夜忆舍弟》徐铉 《春分日》 杜甫 《晚晴》春分 秋分欧阳修 《踏莎行》 陆游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杜牧《清明》 白居易 《暮江吟》清明 寒露黄庭坚 《清明》 李白 《清平调·其一》范成大 《蝶恋花》 杜牧《山行》谷雨 霜降郑板桥《谷雨》 苏轼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23万方数据

 24关注l本刊策划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从立春开始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到大寒结束,在这一年四季的诗词之旅中,师生共同吟诵,这是充满“中国味”的诵读历程。在诗歌韵律的熏陶下,学生幼小的心灵对节气、对自然有了形象的认知。学生吟诵诗歌,在感受寒来暑往的节气温情的同时,积累诗的语言,感受诗的情怀,沐浴诗歌绽放出的文化光芒,从中获得美的熏陶,传承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二)吟“节气之联”,唤醒浓郁美感被誉为“诗中之诗”的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字形式和基础教育教学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二十节气入联,堪称珠联璧合。立春是“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雨水是“酥绿萌时和鸟语,晓红湿处滴春歌”;惊蛰是“寒冰渐化雷方震,春步徐来梦始建”;春分是“阳春更壮地天泰,桃杏初妍昼夜匀”;清明是“清新时雨才滋绿,明艳春光便泛红”;谷雨是“雨润茶香天渐暖,耕深植茂夏初阳”。孩子们在吟诵中吟出对联的平仄合律,在收集整理中感受对联丰厚的语文内涵,在欣赏中唤起学生最浓郁的美感,最丰富的启迪。(三)集“节气之语”,营造审美意境“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风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二十四节气与自然变化、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每个节气都有广为传颂的民谣、民谚。如“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雪水化一丈,打的麦子无处放。”“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长蔓蔓。”“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处暑动刀镰,立秋忙打靛。”这些民谣民谚里蕴藏着劳动人民观察自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后发现的自然规律,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识记与流传,不仅成为培养学生认知自然事物的时间坐标,而且有利于营造表达美、创造美的文化氛围。(四)读“节气之书”,厚重精彩生命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文化深远,学生需要了解辽宁教育12021年第4期(上半月)l教研的知识点很多,因此倡导亲子阅读,开展亲子读书活动。我们推荐阅读系列作品《故宫里的二十四节气》《这就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聆听二十四节气》,等等。这些书籍把节气的传统由来、各个传统节日、古诗词、习俗等有关知识都进行全面的梳理,丰富、有趣、系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行万里路,一起聆听自然母亲的呼吸,不仅增强孩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之情,而且从中获得文学与文化的滋养,小小的生命也变得精彩、厚重。二、科学:明“节气”之精准。达成审美和谐二十四节气准确地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等等总结出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如何引领学生发现光阴轮转、自然变化的秘密,科学实验无疑是答疑解惑的最佳办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相邻两个节气间隔15度,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如春分节气(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度。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这一天节气课上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自己做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日出日落的时间点并计算出昼夜时间的长度,从数据和自己的感受求证流传下来的“昼夜等长”这一事实,学生无不被二十四节气的精准所折服。此时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其达成审美和谐。三、艺术:赏“节气”之唯美,展现审美性情二十四节气,不仅有时间的坐标,还有生命的轨迹。数千年来衍生出各地极为丰富的民俗,孕育出光辉灿烂、无比瑰丽的文化艺术。节气活动中一些重要的节点,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已成为中华民族四季相融世代相守的传统节日。以二十四节气为素材演绎出的艺术形式无不彰显了传统文化之美。万方数据

 关注l本刊策划(一)音乐,让节气诗意流淌孩子们唱着“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园⋯⋯”“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粮仓⋯⋯”“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等等,唱出了四季轮回、生命返青、顺应天时和天人合一的中华命理哲学,唱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礼敬。节气课程能让学生更丰富地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想象音乐美,让音乐美犹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舞蹈,让节气华丽绽放二十四节气课程让舞蹈能诗意地演绎春、夏、秋、冬。舞蹈教师们以时间流转为经,以气象、物候和民间活动为纬,用“盼雨”“听风”“望月”“舞雪”四个章节诗意勾连,编织了四季舞蹈。春有《孩童接雨》《惊蛰闻雷》《春分踏青》《清明断鹞》《谷雨品茶》;夏有《小满听风》《端午赛舟》《小暑观荷》《大暑望星》;秋有《花好月圆》《秋分庆丰收》《白露思念》《寒露抒怀》《霜降情满》;冬有《瑞雪兆丰年》《冬至乡愁暖》《小寒归家乐》《大寒家团圆》。节气课程为孩子们的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素材,伴随着悠扬的乐声,孩子们用柔美、热烈的舞蹈把二十四节气演绎得美仑美奂。节气课程也为孩子们美好的童年留下一抹绚丽的彩虹。(三)美术,让节气完美定格“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四季更替,大自然唯美如画,在每个节气里用绘画、剪纸、摄影、插花等形式记录节气之美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作品有“二十四节气简笔画”“二十四节气剪纸作品”“二十四节气插花”等等,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节气课程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审美素养。四、实践:品“节气”之趣昧,唤醒审美意蕴(一)品民俗活动之“趣”根据节气的自然变化,民间自古便流传着许多结合自然规律、体现传统的特色活动。如“春分”竖辽宁教育12021年第4期(上半月)I教研蛋、“清明”踏青、“立夏”称人、“寒露”观叶等等。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结合传统习俗开发设计了一系列民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民俗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感受节气的特点和传统游戏的无穷趣味。如“春分”竖蛋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春分这一天进行竖蛋比赛,庆祝春天的到来。“春分到,蛋儿俏,竖起的蛋儿最美妙。”竖蛋比赛也是练习学生的专注力和平心静气的好方法,比一比谁的专注力,谁的心态平和。在春天这个“躁动”的季节里,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接着,教师让学生查找资料,明确为什么春分这一天最容易把蛋竖起来。原来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是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自然的秘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和健康向上的人格。(二)尝节气美食之“味”二十四节气还对应有独特的美食文化,不同的节气吃不同的美食。如“立春”咬春卷,“惊蛰”炒虫,“清明”子推饼,“立夏”蚕豆饭,“夏至”面,“处暑”鸭,“寒露”饮葡萄酒,“冬至”饺子等等。如在“芒种”与“夏至”之间有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这天,人们习惯要用粽叶、糯米、红枣等包粽子。“芒种”或“夏至”节气课程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一起采粽叶,浸糯米、洗红枣,共同练习包粽子。课程活动中,师生亲身采摘,动手实践,品尝粽子的香甜,“芒种”“夏至”的味道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田。在节气课程的教学中,以美食为载体,学生、老师、家长密切配合,通过制作、品尝美食,学生走进节气,发现节气与美食的联系,从而体会到生活之美,激发出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总之,采用学科融合的教学形式开发实践的“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有传承,有创新,闪耀着创意思想的光辉,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领略传统文化的芬芳。(责任编辑:李晶)25万方数据

篇三:立秋素材积累

英语素材:立秋-- 你知道各种天气的英语怎么说?等 5 则

 立秋-- 你知道各种天气的英语怎么说? 八月,太阳公公仿佛也在辛苦的 996,想不到明天就要立秋啦~~ 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夏日的结束和秋天的到来,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立秋的英文表达为:

 Start of Autumn Beginning of Autumn Autumn begins *autumn 是“秋天”的意思,多用于英国,美国则一般用 fall 来表示。

 关于「立秋」,你知道多少呢?小编在此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可能会用到的立秋小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关于立秋:

 Start of Autumn, the 13th solar term of the year, begins this year on Aug 7 and ends on Aug 23. 立秋是 24 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今年的立秋始于 8 月 7 日,直至 8 月 23 日。

 The following are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Start of Autumn: 以下这些关于立秋的事儿,值得你一探究竟:

 1. Autumn Tiger: The period of hot days after Start of Autumn is called "Autumn Tiger". 秋老虎:立秋之后,天气依然比较炎热的这段日子被叫作「秋老虎」。

 2. Fleshing out in autumn: If one has lost weight during the summer, he or she needs to flesh out at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by ea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licious food, especially meat. 贴秋膘:如果你在夏天变瘦了,那么到了秋天,你就该多吃点各种各样的美食,贴贴秋膘。

 3.

 Gathering crops:

 There is a saying: "If it rains on the day of the Start of Autumn, a good harvest is expected." 盼秋收:有言曰:“立秋有雨样样收”,是也。

 此处附上各类节气的英语: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会使用到很多关于天气的单词,小编也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快记起来吧!

 01 温度 hot 炎热的 warm 暖和的 cool 凉爽的 cold 冷的 chilly 寒冷的 freezing 严寒的 02 晴天 clear 晴朗 sunny 晴 03 阴天 cloudy 多云 gloomy 阴天 foggy 多雾 haze 雾霾 overcast 阴云密布 04 雨天 drizzle 毛毛雨 shower 阵雨 rain 下雨 lightning 闪电

 thunder 打雷 downpour 倾盆大雨 05 雪天 hail 冰雹 sleet 雨雪 snow 下雪 blizzard 暴风雪 06 刮风 breeze 微风 blustery 狂风 windy 有风的 gale 大风 hurricane 飓风 Q: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n your place? 今天你那里天气如何? A:

 It"s fine/sunny/rainy/snowy/cloudy/windy/cold/hot/warm/cool…… 天气很好、晴朗、下雨、下雪、阴天、有风、冷、热、暖和、凉爽…… So,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n your place?

 “打小报告”的英文表达不是“small report”,用这一个单词就可以 01 snitch 打小报告 这里的“小报告”可不能直译为 small report,“打小报告”是指暗地里向领导、老师等告发别人犯的错误,应该用 snitch 表示。

 None of the colleagues like Mary,because she likes to snitch on others.

 同事们都不喜欢玛丽,因为她爱打别人的小报告。

 对话 A:Jim snitched and spoke ill of you. 吉姆打小报告,说你坏话。

 B:Really?But I trust him. 真的吗?可是我很信任他。

 snitch 还可以作名词表示“打小报告的人” 另外,“打小报告”还可以用 sneak 表示。

 如果是向警方告发不法行为 可以用 blow the whistle 或者 inform on sb.来表示

 02 meet face to face 打照面 与前面的几个短语相似,“打照面”的英语表达中也没有 beat 一词,这个词的意思是“见到面”,即 meet face to face。

 Tom met Lily face to face as soon as he got off the plane. 汤姆刚下飞机就和莉莉打了个照面。

 对话 A:I have to meet Jim face to face.Good-bye. 我得去和吉姆打个照面,再见。

 B:OK.Bye. 好的。再见。

 “打照面”还可以用 encounter“遇到”来表示 比如:

 Jack just encountered Mary when he went home from work. 杰克下班回家的路上正好和玛丽打了个照面。

  03 social graces 分寸 “分寸”可不能直译为 cent and inch,这个词的意思是“合理的行为标准”,可以用 social graces 来表示。

 Mary behaves with social graces. 玛丽的行为举止很有分寸。

 对话 A:Mr.Smith is a well-educated gentleman. 史密斯先生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

 B:Yes,he behaves with social graces. 是的,他举止很有分寸。

 04 answer the phone 接电话 Mary"s work is answering the phone. 玛丽的工作就是接电话。

 对话 A:Lily,c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e phone for me? 莉莉,能帮我接下电话吗? B:OK.No problem. 好的,没问题。

 词组中的 answer 还可以换成 pick up 即 pick up the phone

 05

 be busy 占线 “占线”也就是“对方电话忙” 在英语中用 be busy 表示 Every time I tried to phone John,the line was busy. 每次我试图给约翰打电话的时候,电话都占线。

 对话 A:Could you please put me through to Mr.Smith? 帮我转接史密斯先生好吗? B:Sorry,the line is busy. 对不起,电话占线。

 表示“电话占线”时,通常用句子 The line is busy. 此外,还可以用 engaged 来表示 即 The line is engaged.

 the rat race 是“老鼠比赛”吗? 汉语中,与“老鼠”有关的表达多为贬义,比如胆小如鼠、贼眉鼠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那么, “老鼠”在英语里的形象也这么不堪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一学英文中关于“老鼠”的表达吧。

 the rat race 激烈竞争 释义:

 a way of life in modern society, in which people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or power and money 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权力和金钱而互相竞争的一种生活方式 例句:

 He decided to get out of the rat race, and went to work on a farm.

 他决定退出激烈竞争,然后去一个农场工作。

 smell a rat

  怀疑

 释义:

 when someone suspect that something is wrong about a situation, we say he smells a rat 指某人怀疑或者察觉到了什么 例句:

 I don"t want to say he steals my book, but I really smell a rat.

 虽然我不想说他偷了我的书,但我确实觉得不对劲。

 as poor as church mice 一贫如洗 释义:

 be very poor 一贫如洗、穷得叮当响,不名一文 例句:

 Some people are as poor as church mice, but they are happy.

 有些人穷得要命,可他们很快乐。

 play a cat-and-mouse game

  欲擒故纵

 释义:

 to play a cruel game with somebody in your power by changing your behaviour very often, so that they become nervous and do not know what to expect 玩猫戏耍老鼠的把戏,也就是中文里的“欲擒故纵”。

 例句:

 He thought the police were playing a cat-and-mouse game and waiting to trap him. 他认为警察是在欲擒故纵,等着抓他。

 like rats deserting/ leaving a sinking ship 老鼠弃沉船

 释义:

 leaving a place, organization, activity, etc. very quickly and in large numbers, because it is failing in some way 这句短语常常带有讽刺意味,与中文里的“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些相似。

 例句:

 Former friends have deserted the couple like rats leaving a sinking ship. 从前的朋友像老鼠弃沉船般离开了这对夫妻。

 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狸猫不在,老鼠闹债 释义:

 people enjoy themselves more and behave with greater freedom when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m is not there 也就是中国的那句老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剪头发”不是“cut my hair ”,你理解错了吗? 换个新发型往往能让人“焕然一新” 夏去秋来,可以给自己来点儿改变 以更好的面貌迎接秋天

 今天来聊聊“变美”那些事儿 01 have/get one"s hair cut 剪头发 have something done 别人帮我们做,不是我们自己做 Most of the little kids don"t like to have their hair cut. 小孩大部分都不喜欢剪头发。

 对话 A:I got my hair cut.

 我剪头发了。

 B:How fashionable your hairstyle is! 你的发型真时髦!

 hairstyle 表示“发型” You have to go to a professional hair salon to make a new hairstyle as soon as possible. 你要尽快到专业的美发店去做个新发型。

 常见的发型有:

 straight hair“直发”,curly hair“卷发” ponytail“马尾辫”,crop“平头”等。

 02 clip nails

 /klɪp/ 剪指甲 Mom helped her kid clip nails. 妈妈帮孩子剪了指甲。

 对话 A:Where"s the nail clipper?I need to clip my nails. 指甲刀呢?我要剪指甲。

 B:It"s on the table. 在桌子上。

 cut nails 也可以表示“剪指甲” So I found a nail clippers got to cut the nails. 于是我找来了指甲钳剪了指甲。

 另外,fingernail 指“手指甲”,toenail 指“脚趾甲”

 03 facial 美容

 “美容”的英文表达中没有 beauty 这个词,实际上英语中只要用 facial 就可以表示“美容”了。

 Lily has made an appointment for a facial next Sunday. 莉莉预约好了下周日去做美容。

 对话 A:I think I need to do a facial. 我觉得我需要做做美容。

 B:Me too.Shall we go together? 我也是。我们一起去怎么样? 我们常说的“美容觉”是 beauty sleep 比如:

 I"m going to have a beauty sleep tonight. 我今晚要睡个美容觉。

 04 do hairdressing[ˈheəˌdresŋ] 美发 Lily did hairdressing yesterday and got her hair dyed. 莉莉昨天去美发,把头发给染了。

 对话 A:I want to do hairdressing. 我想做头发。

 B:Oh,to change a hairstyle or to have your hair dyed? 哦,是换个发型还是染头发呢? 关于“美发”,有以下几个常用句型:

 ①I want to have my hair trimmed. 我想把头发剪一下。

 ②I want to have my hair dyed in black/brown/gold.

 我想把头发染成黑色/棕色/金色。

 ③I want to have my hair washed. 我想把头发洗一洗。

 05 plastic surgery[ˈplæstk][ˈsʒːdʒəri] 整形 “整形”通常需要做外科手术,用英语说就是 plastic surgery,其中 plastic 的意思是“可塑的,整形的”。

 That star has had plastic surgery. 那个明星曾经整过形。

 对话 A:Do you think the plastic surgery is necessary? 你认为有必要整形吗? B:Of course not. 当然没有必要。

 06 get into shape 塑身 “塑身”的意思实际上是“达到理想的身材”,在英文中可以用 get into shape 来表示。

 Mary wanted to get into shape,so she joined the fitness center. 玛丽想要塑身,于是她去了健身中心。

 对话 A:I do aerobics twice a week to get into shape.Do you want to join me? 我每周跳两次健美操塑身。你想和我一起跳吗? B:I"ll think about it. 我考虑看看吧。

 “健美运动”的英文是:body building

 你会用英语说“P 图”吗?可千万别说成“photoshop photo”噢!会让外国人笑翻天!

 平常我们发朋友圈之前,基本都要先打开修图软件,比如去某某秀秀给自己“美容”一番,才放心 po 到朋友圈,安心等赞。

 那你们又知道“p 图”用英语怎么说吗?难道是“photoshop photo”吗? 其实 photoshop 并不是一个动词,只是现在人们在口语上越来越懒,才简化成这样。它本身,只是一个修图软件的名字而已。那我们口中的“p 图”,到底应该怎样翻译才准确? “p 图”真的不是 photoshop photo!

 P 图可不是"photoshop photo" 呀!photoshop 是名词,肯定是不能作为动词放在前面来修饰 photo 的,表示修图我们可以用 photoshopped。

 eg:

 It looks photoshopped, but this Magic Tap fountain actually has a pipe hidden in the stream of water.

 看起来像是 P 过的吧?但是这是魔法水龙头喷泉,这些水流里其实是藏了一根管子。

 “p 图”不就是美化照片嘛~ 我们也可以用 beautify [ˈbjuːtɪfaɪ] 来表示美化照片,平常要表示我们用软件修自己脸上的“边边角角”,保证“完美无瑕”的自己出现在朋友圈的时候,不就用上这个词了嘛~ eg:

 Nearly everyone will beautify their photos before they post to social media. 几乎每个人在传照片到社交媒体之前都会把照片修一下。

 如果只是小小 p 一下呢? 上面两个词多指使用 Photoshop 对照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如果想表达对照片的小小的修饰,多数使用 retouch [ˌriːˈtʌtʃ],这是啥意思呢?(尤指为完善而)润色,修饰,修整。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表达:edit photo。不管你是 p 白还是 p 瘦,或者要加文字、贴纸还是滤镜什么的,都可以用 edit 哦~ eg:

 She retouched her make-up.

 她修饰了一下自己的妆容。

 Each also contains elements, which provide URL links to view and edit the photo. 每个又包含元素,它提供 URL 链接以查看和编辑此照片。

 retouch 指整理调曝光,beautify 是指细致地美化人脸,比方瘦脸啊,把眼睛弄大啊,大家要注意区分哦~ “照骗”用英文怎么说? p 图 p 多了,看到本人大家纷纷直呼“照骗”!那用英文怎么说嘞? 没错,就是 flattering photo [ˈflætərɪŋ] 。

 flatter 是一个动词,有“使...

篇四:立秋素材积累

2020 中小学 教资笔试文化素养积累

 一、 文化素养积累

  1. 人文常识之 “ 二 ”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 人文常识之 “ 三 ”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岁寒三友:松、竹、梅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 人文常识之 “ 四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 (闭月)、杨玉环(羞花)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 北四个方向 4. 人文常识之 “ 五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5. 人文常识之 “ 六 ” 六艺:礼、乐、书、数、射、御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6. 人文常识之 “ 七 ” 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玚、刘桢 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7. 人文常识之 “ 八 ” 四时八节中的八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8. 人文常识之 “ 九 ” 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9. 人文常识之 “ 十 ” 及以上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10 、 “ 十 ”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闺记》、《中山狼》、《风筝误》、《绿牡丹》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家: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 12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 教资笔试常考的年份考点

  1.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2.1868 年: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1879 年: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4.1902 年:壬寅学制—我国最早颁布的学制,但并没有实施。

 5.1903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6.1904 年:癸卯学制—我国最早颁布并实施的学制。1903 年颁布,1904 年实施。

 7.1905 年:废除科举制;第一个标准化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8.1922 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9.1924 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中国人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10.1960 年: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11.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的普及义务教育。

 12.1986 年:《义务教育法》由全国人大通过并实施。

 13.1989 年:《儿童权利公约》在联合国通过。

 14.1991 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15.1993 年:《教师法》由去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1994 年实施。

 16.1995 年:《教育法》由全国人大颁布实施。

 17.1999 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8.2001 年:新课程改革(第 8 次)启动。

 19.2006 年:《义务教育法》修订;义务教育在西部农村免费。

 20.2008 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实施;义务教育在城市免费。

 三、 客观题积累

  教育基础知识(一)

 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 )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四、 客观题积累

  教育基础知识(二)

 21.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2.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23.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24.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5.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26.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7.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9.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30.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1.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 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

 双轨制(以英法为 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苏联)。

 33.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2 1902 年 “ 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4 1904 年 “ 癸卯学制 ”(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2 1912 年 “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2 1922 年 “ 壬戌学制 ”(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34.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35.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对立观点。

 39.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篇五:立秋素材积累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新课导入

 同学们,生活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它的有趣。下面这些场景或细节,你是否注意过呢?

 第1课时

 . 1. 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 2. 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

 . 3. 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

 . 4. 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

 . 5. 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

 么特点?

 . 6. 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阅读教材P17的知识短文,总结这个知识短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 1 )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

 (2 2 )写作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话说好了,写作也就不是

 什么难事了。

 (3 3 )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积累,勤于思考。

 (4 4 )应该写有趣的、有意义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情、人、物。

 (5 5 )写作还能训练人的思维。

 小结:

  我们要热爱生活,因为写作的源泉就是生活;我们还要热爱写作,因为写作是很重要的语文素养。

 素材积累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的作文素材是通过什么方式积累来的?

 (1 1 )留心细心,观察生活。

 (2 2 )用心思考,感悟生活。

 (3 3 )广泛阅读,丰富生活。

 (4 4 )多记多写,美化生活。

 ……

 锦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带上仆人、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到处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

 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诵。

 诗袋

 宋代著名的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时成句,有时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瓦罐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袋”,也不是现代的“卡片箱”,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

 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

 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 《 南村辍耕录 》 。

 小结:

  同学们,中学时代是人生路途中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情感在丰富,心智在成熟,认知能力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丰富多彩的生活,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凡又伟大!家庭让我们感受

 亲情的温馨与美好,校园让我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而社会生活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磨砺自己的舞台。让我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让我们热爱写作,在写作中提升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吧。

 状元成才路 写作指导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最近,你留心观察生活了吗?你发现你周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了吗?

 1. 技巧归纳

 (1 1 )植物大多都出现了落叶现象,一些植物的叶子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2 2 )桂花飘香,菊花争艳,一串红、鸡冠花等花儿也开放了;

 (3 3 )果园和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4 4 )天气转凉,空气变干燥,气温冷热交替频繁;

 (5 5 )白天逐渐变短;

 ……

 写景的技巧

 1. 抓住景物特点。如 《 济南的冬天 》 就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观察家乡九月份的气候和景物特点,可以从景物本身的色、状、形、味等方面来描写,也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2. 合理选择写作手法。在具体描写中,还应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并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词语,贴切地采用修辞手法及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具体描绘出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按一定次序写景状物,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如 《 春 》 中“春花图”按照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写花, 《 济南的冬天 》 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写山, 《 雨的四季 》 按照四季变化的时间顺序写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

 2. 范文展示

 秋天的花

 秋天是花的季节。你瞧,尽管许多花都凋谢了,但月季花仍然在露出笑脸,耐寒傲霜的菊花才刚刚开放。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富贵高雅,也没有玫瑰那么芬芳,但是它是秋天的

 象征。瞧,那黄的赛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的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着,有的像扁盘,有的像无数条龙在空中飞舞,还有的一下子开放出千千万万朵小菊花,好似满天的星星降落于地面。它总是以自己纯洁、朴实的高尚品质装点着秋天这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来了

 秋天来啦,枫树戴上红色的手套,菊花姑娘穿上五彩的裙子,银杏扇着风,正等着迎接丰收的到来。秋天来啦,大雁排成“人”字往南飞,它扇动翅膀,好像在和大家告别。秋天来啦,大树写了秋天的信找秋风姐姐帮忙寄信,寄给松鼠,松鼠看了,赶快准备好松果过冬;

 寄给小燕子,燕子看了,赶快把窝用草盖得严严实实的,准备过冬;寄给小蛇,小蛇看了,赶快回洞冬眠;寄给小鱼,小鱼看了,马上游向热带取暖;寄给小朋友,小朋友看了,马上跑回家,穿上毛衣,跑到花园里面玩耍。秋天来啦,葡萄挂满了枝藤,红的、紫的、白的、

 淡绿的、紫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苹果一个个咧开嘴笑,正等着让人去采摘呢;玉米戴上金灿灿的帽子,告诉大家收获的季节到了。

 初秋

 俗话说:一叶知秋。

 早晨,门前的老槐树上,几片枯黄的树叶被风吹落,在空中旋转飘舞,打了几个滚儿,缓缓落地。

 奶奶说:“天气转凉,快立秋了吧!”我翻开了日历,发现今天正是立秋。望着蔚蓝色

 的天空,是那么的干净,我想这就是秋天的样子吧。

 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的风,还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原野上的小草,不再像春天那样娇嫩,夏天那么翠绿,草尖上泛起了一片片淡黄;牧童悠闲地赶着牛群在放牧。田

 野里秋实累累,生机盎然:沉甸甸的棉桃压弯了枝头,好像一个个铜铃铛;火红的高粱低下了头,好像在向我敬礼;成熟了的水稻也怀揣着丰收的喜悦;就连田埂上的狗尾巴草也着实垂下了脑袋;芝麻却追着花儿直往上蹿。我不禁感叹,秋天真美!

 3. 写作实践

 请同学们现场完成写作实践一的片段写作。

 4. 教师点评

 点评标准:(1 1 )特征突出;(2 2 )层次清晰;(3 3 )描写细致;(4 4 )语言优美。

 小结

  生活就像五彩的万花筒,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

 技巧把生活中自己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有了“源头活水”,我们的写作必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享受。

 学以致用

 参考话题

 1.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 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 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 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课后完成教材 P18 写作实践二。

 要求:(1 1 )明确写作中心;

 (2 2 )写出真情实感。

 第2课时 展示交流

 诊断方法

 1. 是否有错别字、语病或标点符号误用?

 2. 作文是否扣住了“新”字?中心是否明确?

 3. 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真情实感?

 4. 条理是否清晰?

 5. 语言是否流畅?表述是否精确?

 例文析读

 1. 回顾经历,积累素材

 从第一个写作实践中,我们明白,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第二个写作实践中,我们明白,深情凝望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敏锐地捕捉生活中动情的瞬间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身上还自带着一个个素材大宝库,你们发现了吗?

 我们丰富多彩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 《 朝花夕拾 》 一书的“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鲁迅先生从自己记忆的宝库中撷取了十个篇章联珠缀玉,写成了著名的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

 请大家也从自己记忆的宝库里寻找一件让你最难忘的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2. 赏析例文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

 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阵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

 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能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离家的时候,奶奶每次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床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摩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

 奶奶老了,本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柔 ……

 思考下列问题:

 (1 1 )这篇习作撷取的是谁的回忆?

 爸爸和“我”,两代人的回忆。

 (2 2 )本文有哪些优秀之处可供借鉴?

 ①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回忆,让

 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②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既有爸爸的回忆,又有自己的感受,文章内容丰富。③文章素材丰富,如奶奶做让人回味无穷的饭菜,奶奶连夜缝制松软舒适的棉被,奶奶用双手为孙辈创造幸福童年。

 (3 3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文章通过两代人的回忆,写出了小作者珍贵的人生感悟,表达出了一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重感。

 实战演练

 1. 明确题干要求

 阅读教材 P18 的写作实践三,读读题干和“提示”,然后集中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写作实践暗含的要求的。

 (1 1 )这个题目可以简单概括为成长中的事件,范围比较宽广,类似于经常碰到的 《 难忘的一件事 》 一类的作文题。

 (2 2 )一定要注意“成长”这个关键词,在描述这个事件时,一定要写出自己人生体悟的变化。

 (3 3 )要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使“我”成长的事来写,在文末还应升华主题,写出自己在经历这件事后得到的人生启示。

 2. 写作提示

 1. 选材要小。选取生活中的一两个片段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从小事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突出“难忘”“印象深刻”。

 2. 叙事要详略得当。叙事要围绕中心,

 抓住重点,把最能体现事件意义、最能展示人物形象的言行、心理描写得真实而详细。同时,要讲究剪裁,选取典型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中心思想,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3. 写好感人的细节。选择展示的细节必须真实,要有生活实感,这就要靠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课堂总结

 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工夫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积累生活素材,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同学们,希望你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拿起手中的笔,搜寻过往的时光,记录令人感动的瞬间,写下喜怒哀乐,道出所思所想,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写下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仔细观察

 保持敏感和好奇心

 积累素材

 用心思考感悟人生

 选择材料

 选熟悉动情的场景

篇六:立秋素材积累

春风

 胜似春风 不是春风

 胜似春风

 时光虽然已过“立秋” 时节, 但北京的天气由于冷暖气流的迟迟相会, 却依旧保持着夏日炎热的余威。

 而此时在北京市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活动, 和炎热的天气一样, 开展得红红火火。

 有人形容这一活动如一股拂面的春风, 吹遍北京的机关、企业、 社区、 学校及城乡 的每个角落。

 下面记录的就是这股春风给北京市新闻战线带来的变化和新面貌。

  行动迅速 精心组织 措施给力

  自2 0 1 1 年8 月9 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活动进行部署后, 北京市委高度重视, 刘淇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北京市新闻战线要认真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的部署与要求, 更好地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努力采写出更多无愧于当今伟大时代的新闻佳作。

 北京市委宣传部立即作出动员部署, 宣传系统相关单位及市属各新闻单位迅速行动, 制订工作方案, 增设基层联系点, 开设专栏专题。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向全市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 要求认真学习刘淇同志的重要批示,认真贯彻市委宣传部的实施方案, 在思想上弄清“为了 谁、 依靠谁、我是谁” 的问题, 提高对深入实际、 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的自觉性,牢固树立起群众观念, 增强新闻工作的历史责任感, 做到家家有基地,人人有走点, 天天有报道, 以积极、 自觉、 主动的态度, 投入到“走转改” 活动中去。

 为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的部署和市委宣传部的要求, 北京日报在继续做好“把群众放在心上” 、 “乡 村新事” 等栏目的同时, 精心策划推出“记者在基层” 这一全新栏目。

 这个专栏更加强调记者要沉下去, 要求参与体验, 深入细致地体验各行各业最基层劳动者的生活

 工作状态和酸甜苦辣, 挖掘有特色的新闻故事, 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从细节上、 感情上、 精神世界层面上反映普通劳动者投身“三个北京”(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

 建设的实践和创造。

 在报道中,报社编辑部对每一篇稿件都严格执行“五不标准” :

 即选题不典型不行, 稿件不生动不行, 现场感不强不行, 采写没有细节不行, 稿件没有感情不行。

 北京青年报推出“走转改” 专栏“2 4 小时直击” , 每天一篇,配发图片。

 专栏以与新闻热点有关的基层岗位为采访对象, 比如生猪进京的瘦肉精检测员岗位、 预约挂号推出后的1 1 4 接线员岗位、 汛期排水集团的外勤岗位、 气象预警过程中的气象监测岗位等等。

 专栏紧贴民生, 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 而共同劳动、 精心采访则拉近了记者与劳动者的距离。

 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 爱岗敬业的作风无不感染着报社记者, 而他们又将浓浓深情体现在每篇报道的字里行间。

 据了解, 北京青年报各个版组还将陆续推出“每日现场新闻” 、 “来自一线的照片” 、 “经济生活第一现场”等摄影、 文化、 财经领域内“走转改” 特色栏目。

 建立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是北京青年报此次“走转改” 活动的特色之一。

 北京青年报将此前已通过团市委建立联系的密云县不老屯镇作为报社编辑记者的固定联系点, 定期选派年轻的中层骨干和编辑记者到该镇挂职副镇长或村支书助理、 村委会主任助理, 挂职期为半年至一年。

 并安排各版组编辑记者定期深入不老屯镇, 了解基层情况,定点帮扶, 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以进一步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短短几天, 就有来自多个部门、 版组的1 8 位员工报名挂职锻炼, 显示出北青员工对于“走转改” 活动的高涨热情。《驻区民警:

 扎根社区促和谐》、《我帮献血者传递爱心》、《地铁巡查员:

 站台“超人” 保安全》, 一篇篇来自生活最前沿的鲜活特写, 最近连续呈现在北京青年报各版面上。

 北京晨报设立了“下基层, 时刻放在心上” 、 “走一线, 感受基层冷暖” 、 “倾听星期三, 总编值班热线” 等栏目, 侧重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让记者体验劳动者的风采。

 还制定了“六个一” 细则, 即值守一天热线电话、 甘当一天热线记者、 售卖一天北京晨报、 体验一

 个基层职业、 采写一篇社会调查、 完成一篇体验心得。

 要求记者、 编辑真正出一批精品, 实现新闻接地气, 报道有人气, 培养短、 新、 实的文风。

 劳动午报在8 月1 6 日的头版刊登《北京现代韩方员工也想入党》 和“下一线抓活鱼” 、 “一线面对面” 的开栏报道, 在贯彻落实“走转改” 活动中, 雷厉风行, 行动快。

 北京商报强化深度调查报道, 以“十个摆脱” 落实“走转改” 。这“十个摆脱” 是:

 ①摆脱对电脑、 网络、 电话的过度依赖, 大力提倡调查性报道; ②摆脱对传统采访渠道和新闻发布渠道的依赖, 鼓励追求“发掘式” 新闻; ③摆脱浮躁轻率的采访作风, 要求编辑记者绝不报道未经证实的消息; ④摆脱冗长繁复的写作风格, 提倡新闻“瘦身” ; ⑤摆脱自视专业、 晦涩难懂的文风, 用新闻的语言表述专业的观点和见识; ⑥摆脱“只求短期轰动, 不管社会影响” 的片面舆论监督的怪圈, 把社会效益放在“眼球效应” 之上; ⑦摆脱自我陶醉、 自我满足式的办报作风, 最大限度地贴近读者; ⑧摆脱对新闻选题的主观局限和选择惯性, 更多角度地剖析成功或失败的商业模式; ⑨摆脱对所谓“大新闻” 、 “热新闻” 的盲目跟风, 鼓励编辑记者将每一篇“小新闻” 做成大稿子; ⑩摆脱对成就性报道的狭隘认识和刻板面孔,通过走一线将成就性报道写得可读耐读。

 深入一线 倾情投入 佳作呈现

  翻开8 月1 7 日的北京日报, 新闻特写 《一个“格长” 的一天》一下子跃入广大读者的眼帘。

 这是北京日报在一版突出位置精心策划“记者在基层” 栏目的开篇之作。

 该报道的采写记者祁梦竹连续1 3个小时, 跟随东花市街道格长郭建华, 行程1 0 余里, 入户1 0 多家,并弯腰捡拾垃圾3 0 0 多次, 积累了丰富的采访素材, 用大量的细节和对话写出了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和无私奉献。

 记者吴迪则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闻臭味、 推垃圾车、 和工人们一起劳动, 用亲身体验写出了《污水滤清把关人》 这篇稿件, 生动讲述了一线工人为首都清洁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还有记者深入到河南安阳, 与农民王宗银一家唠家

 常、 聊变化, 以《一个农民搬家前的晚上》 为题, 报道了河南人民为了南水北调“舍小家顾大家” 的感人故事。

 “记者在基层” 栏目正在连续刊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写来的稿件。

 北京晚报连续3 天用整版篇幅, 刊发“关于今夏路面多处塌陷记者调查报告” , 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 纷纷致电报社“感谢记者这么深入采访我们” 、 “一线故事最鲜活” 。

 该报的“点题” 栏目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反映“设得好” , “在报社与基层百姓之间架设起了沟通的桥梁” 。

 北京商报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谁在以通胀的名义涨价》、《北京十大商圈系列调查》、《京味小吃为何败走前门》、《京城地下商业调查》、《谁是中药材涨价最大赢家》、《弃煤重生, 大安山在摸索中前行》、《转型之路, 北京再出发》 ……一系列扎实深入的采访、报道, 既锻炼了采编队伍, 也赢得了读者和业界的好评。

 8 月1 9 日, 为响应活动号召, 北京电视台召开“走转改” 动员大会, 两天后, “北京新闻” 、 “晚间新闻报道” 、 “北京您早”3 个栏目就推出了“我在基层” 专栏, 主持人、 记者纷纷深入第一线,把镜头对准普通劳动者:

 有的冒着5 0 多摄氏度的高温, 在黑暗狭窄的地下电缆通道体验电缆运行工如何为首都供电; 有的跟随邮递员跋涉几十公里, 为深山住户送信; 有的凌晨4 点就赶到平谷种植基地,和果农一起为“农超对接” 采摘鲜桃。

 和普通劳动者同甘共苦, 让记者们切身体会了劳动者工作的艰辛, 也连续带出了多篇文风生动、 内容详实、 感情真挚的新闻报道。

 其实早在今年3 月, 北京电视台就发起了“台领导和编辑记者走一线” 的活动, 5 月起, “北京新闻” 栏目开辟了“开局之年走一线” 专栏, 至今播发稿件1 0 余篇。

 目前北京电视台还在和怀柔、 密云等1 0 个郊区县接洽, 计划建立基层联系点, 由台长、 总编辑率先示范, 组织编辑、 记者开展蹲点调研和采访报道。

 8 月2 1 日下午, 一名三轮车夫被人追打翻越大红门桥上栏杆跳入凉水河。

 网上传闻“城管把三轮车夫的腿打断了 ,又把小贩扔到河里。

 ” 北京青年报、 北京晚报、 法制晚报3 家报社的记者, 深入事件发生的现场调查了解, 用在“基层一线” 获得的第一

 手材料和事实告诉读者:

 打人者并非城管人员。

 从而澄清了网上极具煽动性的传闻,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千龙网多专题呈现“走转改” 的丰硕成果, 如在“走转改” 中,以往为网民诟病的网络假新闻、 不实报道, 得到了较好的纠正。

 网络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

 只有走到生产、生活第一线, 学习群众的语言,倾听群众的心声, 感受群众的生活, 才能彻底治愈这一顽症。

 上述从“走转改” 获得的新闻, 题材新颖, 内容实在, 可读性、可视性强, 感染力强。

 事实有力地证明:

 只有深入贯彻执行“走转改” ,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佳作来。

 短小精悍 清新活泼 深刻分析

  自开展“走转改” 以来, 以市属平面媒体为例, 其新闻的可读性、 可视性、 感染力都大大增强, 反映在报纸的版面上, 其文风出现了“四少四多” 的可喜变化。

 具体是:

 一是陈词旧调少了, 多了清新活泼。

 新闻贵在有新意, 没有新意则不称其为新闻。

 现在报纸上的报道, 像当年毛泽东批评数落过的“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 、 “装腔作势, 借以吓人” 、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的少见了; 千篇一律的“成绩+过程+措施” 的格式不见了; “学生腔+文件语言” 的不多了。

 那种“三分人才, 七分打扮” ,全靠“笔下生花” 的写作观念正遭到摒弃。

 代之而起的是“新闻新义” , 具有“三贴近” 和时代感的清新活泼的语言正在大量涌现, 使报道有了强烈的视觉感和音韵感。

 二是少了“鸿篇巨制” , 多了短小精悍。

 现在报纸上的长篇报道少了, 有可读性的短文多了。

 在“走转改” 活动中, 以往长期存在的“重长轻短” 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那些认为长文才有水平、 有本事、 有气势, 才是大手笔的偏见正在被抛弃。

 最近出现在报纸上的来自基层、 来自一线的现场短新闻, 普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

 这再一次证明, 衡量新闻分量的轻重, 取决于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而不取决于篇幅的长短。

 像各报刊登在“走基层” 、 “来自一线的报道” 栏目中的文章, 就是充分的例证。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很快,

 人们需要做的事太多, 惜时如金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得到加强。

 因此,读者对短新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 一文中说的“文章太长了, 有谁来看呢? ” 可见, 新闻要写短, 的确是个文风问题。

 “文以辨洁为能, 不以繁缛为巧” 。

 在开展“走转改” 活动中, 不少记者、 编辑在这个高境界里把握自己的笔头, 正做到“以一当十” 、 “以少胜多” , 狠刹长风, 改变文风。

 三是少了耳提面命, 多了娓娓谈心。

 过去报纸上有些报道, 有“灵台如花岗之岩, 笔下若玄冰之冻” , 严肃有余, 活泼不足。

 有的报道虽内容正确, 但吸引力差; 导向对头, 引导水平不高。

 如在有些报道里, 开口“必须” , 闭口“不许” , 左一个“要求” , 右一个“禁止” 。

 受众在记者、 编辑的眼中, 简直成了不听话、 不懂事, 需要恭听教诲的孩子。

 在开展“走转改” 活动中, 不少记者、 编辑认识到,我们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 对受众应给予关心和帮助, 通过报道同受众交流思想, 向受众传播信息, 指导、 服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那种板起面孔教训人, 或者在报道中“发号施令” 的做法, 只能令受众望而生畏。

 现在不少记者、 编辑在撰写和编发稿件中, 在报纸上发布政府指令时, 注意把口气和态度变换成引导性的, 把自己对于新闻事实的看法化为“潜台词” , 心平气和地向受众提供一个又一个经过挑选的、 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 让受众看了以后, 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

 新闻前辈邹韬奋告诫的“记者下笔之时, 要处处为读者着想” , “做读者的知心朋友” , 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办报思想, 正在首都新闻界中蔚然成风。

 四是少了简单肤浅, 多了深刻分析。

 以往有相当一部分记者采访不够深入, 缺乏刻苦钻研、 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精神, 满足于泡会议、 赶场子、 抄简报。

 写出的新闻报道简单肤浅, 华而不实, 缺乏深刻的思想性, 满足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对人民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 关注点, 抓不到点子上; 有些报道只涉及皮毛, 未揭示实质,缺乏应有的深度。

 如今在落实“走转改” 活动中, 使不少记者认识到,在传播市场所提供的资讯量已经出现“过剩” 的今天, 谁对资讯的分析、 整合能力强, 谁刊发的报道有深度, 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及传播的影响力, 谁就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因此, 不

 少记者在采写稿件时, 注意了仔细挑选新闻事实, 认真判断新闻价值,注意将事实写清楚、 写准确、 写全面、 写系统; 对新闻事实和相关的资讯进行认真分析、 整合,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意见、 解释、 见解和知识, 帮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 因此, 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目前, 开展“走转改” 活动在北京市新闻界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但离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的要求, 还有...

推荐访问:立秋素材积累 立秋 素材 积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