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小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自查报告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材改革 应对教材改革方法

时间:2022-05-07 14:0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材改革 应对教材改革方法,供大家参考。

教材改革 应对教材改革方法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个历史性节点。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各方面、各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辉煌中国”、“厉害了我的国”成为过去的一年最流行的词汇,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在个方面都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傲娇。伴随着融入大成都的节奏,简阳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和机遇,初、高中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迎面而来。这场教育改革是全面而深入的,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空间。以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改革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初中2019级使用新川教版教材,初中2020级却使用教育部统一编撰的全国教材(俗称“部编版”),两个新版教材同时使用,中考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和挑战。那么新的教材改革究竟有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来应对呢?

首先说说教材的变化。一是教材版本不同。原来我们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现在所用的是川教版教材。教材版本的不同,决定了它的变化有多大,课程标准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教材注重知识的板块与历史主题,突出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了解历史知识的概况,能够知道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新的川教版教材更像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注重和强调了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切地说,它是一部更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但是很显然,学生要识记的知识就更多了,对学生来说,要求也就更高。同时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史论结合。为此,教材编排了很多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用以印证历史知识。这也就导致,新川教版教材内容比之以前教材多很多。如七年级上册共20课,比原来教材少两篇课文,但实际学起来,教学内容比原来教材要丰富得多。八年级上册23篇课文,文字和内容比以前多了差不多三分之一。面对如此繁多的学习容量,学生和老师学起来都感觉不是很适应,困难颇多。

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那么面对困难和变化,我们又该如何来应对呢?

首先,要改变自己,调整心态。融入成都后,教育改革是大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抱怨、急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该来的还得来,该变的依然会变。我们唯有改变自己,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努力专研教材教法,调整教学节奏和模式,才能适应这种巨大变化带给我们的冲击。

其次,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集体智慧总会高于个人想法。面对新教材的改革,集体备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老师先学好了,弄懂了教材,才能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去学。本学期,我和同组的曹老师负责初一历史教学,与朱老师负责初二历史教学,虽然我们3人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面对新教材的变化,我们一点都不敢马虎。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或者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在一起专研教材,商讨对教材的处理办法,并根据大家意见,制作、修改教学课件,然后共同使用。在教学中,我们还特别注意课后的教学反思和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遗憾之处,以便以后教学的改进。

第三,学会整合教材,懂得取舍。前面分析教材变化时就说了,新教材的一大变化就是,它注重和强调了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但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知识的容量,处理不好,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就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和整合。比如:学习两汉历史时,原教材重点讲西汉历史,对东汉的历史进行了淡化处理,只是以小字内容的形式出现,学生只需要了解即可。而新教材却还原历史,西汉、东汉历史都重点讲,各用一篇课文来学习。不仅如此,新教材还编排了两汉之间的过渡历史,即“王莽新政”。从历史学的角度讲,这样编排更科学,它还原了历史的完整性——西汉因王莽夺权而亡,东汉也因王莽改革失败,导致农民起义而兴。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的就更多了,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呢?那就要大胆整合教材,懂得取舍。在教学中,我们重点讲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及东汉的衰亡。对于两汉之间的过渡的“王莽改制”,只是让学生阅读了解即可,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和要求。这样也就巧妙地避开了教材变化带给学生的负担。在教学中,这样的处理方式,我们会根据需要灵活使用。既保证了历史教材的完整性,也着力突出了重点,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第四,活用教材资源,丰富历史知识。新教材编排了很多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用以印证历史知识,以达到史论结合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们也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同时还要避免走两个极端,不用或者全部都使用。不用,违背历史教学原则,不能体现史论结合的基本学习方法;
都用,繁琐,不能体现有效教学。比如,在学习原始农耕居民这课时,讲到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培育、种植水稻,教材配附了两段小字来介绍原始居民是如何把狗尾草培育成水稻的,并配了两张狗尾草和水稻的对比图。在教学时,我简单口述了这一过程,并提醒学生观看那两张对比图,学生经过我的口述和看图,便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了。而不用花几分钟时间去阅读小字内容。简单讲述和历史图片,既直观形象又节约了大量学习时间。又比如,在学习陈胜、吴广起义这段历史时,我提醒学生阅读教材左边的一段选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这段文字认识到了陈胜敢于反抗暴政,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同时又让学生知道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这段历史,记录了陈胜这个历史人物,并属于“世家”这个系列。为后面学习《史记》做好了铺垫。一段材料既印证了历史,也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基础。处理好了这些辅助信息,对于我们的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刚进行了一年半。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但仍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对教材的专研和拿捏还不够,对新教材的理解、教材的整合还显得不够好,教辅资料如练习册和教材的结合还显得生硬……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尽快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教学的课改之路。

推荐访问:应对 教材 改革

猜你喜欢